谁让台湾经济成长「疫」常耀眼

报社

扫描QR code参与线上讨论

经济学人》一篇《新冠疫情重创全球经济,但不包括台湾专栏文章引起热议。特别是文章中提到,台湾受惠防疫成功与电子产品需求两大关键因素,经济成长速度将有机会再次超越大陆,重返经济奇迹世代的荣景,让许多看衰大陆、不肯面对台湾经济长期低迷事实媒体专家,找到借题发挥的机会,夸言未来台湾经济成长将持续超越中国,甚至可以不用再依赖大陆市场。这个论点见树不见林,既偏颇又不切实际。

不容否认,单从今年经济成长率来看,在全球一片哀嚎声中,台湾经济预估2.54%的成长,表现的确突出。而相较于台湾,大陆表现虽也不差,由于大陆第1季受疫情严重冲击,负成长6.8%,使得前3季平均只有0.43%,这意味大陆第4季经济成长率必须达到9%以上,才能比肩台湾,但这个难度非常的高。今年台湾经济成长率超过大陆应该八九不离十。

问题是,单单1年的经济表现,真的能够反映未来长期经济走势吗?答案显然没那么简单。纯就经济理论而言,短期景气循环本来就会受到支出面及实质面等因素影响,上下起伏波动,但长期经济趋势则主要取决于劳动、资本与总要素生产力供给面投入要素,不会忽上忽下,短期循环与长期趋势不能混为一谈。也就是说,某一年度亮眼的经济表现,并无法保证接下来仍会持续美好,而要看长期趋势是向上或向下。

以台湾近50年来的经济数据来看,可以发现长期趋势是一路向下。平均每10年的经济成长率,从1971-1980年的10.5%,到1981-1990年的8.2%、1991-2000年的6.7%、2001-2010年的4.3%,再到2011-2020年的2.8%,几乎每10年就往下降低一个台阶,完全看不到任何转折向上的迹象。毫无疑问,台湾经济早就出现结构性的变化。不管是政治结构、社会结构、产业结构、出口结构或内需市场都已经变化,而这个变化显然不是往有利成长的方向转变。在这样的长期趋势下,单单1年的漂亮数据,说实在的,不需太过兴奋。

若进一步拆解今年经济成长数字高达93%来自于国外净需求的贡献。也就是说,出口才是今年台湾经济表现亮眼的关键所在。相对地,政府引以为傲的台商回流或5+2产业所带动的民间投资效果,对经济成长率贡献比重只有11%。这意味着什么?台湾对大陆市场的依赖程度远比想像中高得多。

根据财政部进出口统计,今年1-11月,台湾对大陆出口比重(含香港)达43.8%,写下历史新高。而且比历年次高的41.9%,高出将近两个百分点。如果把对大陆及香港的783亿美元贸易顺差拿掉,台湾将立即从顺差国变成逆差国,经济数字势必大幅向下调整。这样的结果,意外吗?其实一点也不。

随着近年来大陆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调,不管是以消费为主的内需市场,或是强调关键零组件自给自足的高科技半导体产业,都为台湾出口提供庞大成长动能。其中,光是电子零组件与资通讯产品对陆出口,比重就将近台湾整体出口金额的3成,充分显示大陆市场对台湾经济的重要性,不是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可以轻易取代。即便是小英执政以来一直力推的新南向国家,也是一样。例如,台湾对东协出口,在政府资源全力挹注下,这几年比重不仅没有增加,还从2017年的18.5%,一路下滑至今年的15.4%,就是最佳例证。

我们一再强调,两岸好,台湾经济才会好。从上述经济数据看来,确实如此。《远见》杂志2021台湾民心动向调查,也指出同样事实。高达64.2%的台湾民众认为,两岸未来应增加互动,而非互不往来、频繁摩擦

台湾不能沾沾自喜于短期好表现,而应努力扭转长期下滑趋势。台湾企业生机勃勃,政府应减少管制,放手让企业多元布局。处理好两岸关系,让企业有更多元发展机会,当然对增加人民收入,提升生活品质有帮助,这才是政府所应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