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怡慧/酒、友情、春色⋯古人們如何度過小雪? 4首古詩看見溫暖光輝

节气「小雪」示意图。记者赖香珊/摄影

每个节气都有其独特的韵致,与时令碰撞的每缕心绪都值得细细品味。当我们懂得以诗人的眼光观照生活,以智者的胸怀涵泳人生,那些看似寻常的时光,便会绽放出不凡的光采。在小雪的节气里,让我们循着诗人的足迹,在岁月的长河中,寻觅那份属于小雪的从容与雅致。

清晨推窗,一缕寒意悄然而至。小雪时节,天地间弥漫静谧的期待。苍穹不再似秋日般清朗明丽,却多了几分岁月得深邃迷离;大地虽未披上皑皑白衣,却已暗自酝酿着冬日清冽的气息。万物仿佛都在进行一场无声力量的蓄积,为即将到来的严冬储备着生命的能量。

一、暖意相邀:白居易的冬日之约

在岁序递嬗之间,小雪悄然而至。从古人的诗文窥见自然界的微妙变化,学会在寒意中寻找温暖,在静谧中聆听心声,在时序的流转中感受生命的厚度。白居易的《问刘十九》,以温润的笔触勾勒出小雪时节最动人的景致: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这首小诗,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小雪时节最动人的冬季图景。诗中的「绿蚁」般游动的新酒气泡,与「红泥」小火炉的温暖相映成趣,描绘出一幅温馨的室内光景。而「晚来天欲雪」与最后一句「能饮一杯无」的巧妙对话,将室外的寒意与人间的暖意完美交融,道出了在岁寒时节,人与人之间最珍贵的情谊。

二、友情的温度:梅尧臣的深夜叮咛

在纷扰的尘世里,小雪时节的夜晚别具意味。当华灯初上,寒意渐浓,我们更需要温润心灵的生活仪式。或许是温一壶清酒,或许是燃一炉香茗,与知己把盏言欢,在萧瑟的季节里寻找心灵的慰藉。诗意与节气在此刻交织成一首动人的韵律,举杯浅酌彷若品味友情的珍贵,感受小雪的节气玄妙。在微冷的夜晚里,我们仿佛更容易触摸到内心那份恒久的宁静,甚至体会到天地与人心相通的深邃智慧,在寒夜中寻得一份永恒的安然。

梅尧臣在《次韵和王道损风雨戏寄》中流露出对友人的关切:

小雪才过大雪前,萧萧风雨纸窗穿。
而今共唱新词饮,切莫相邀薄暮天。

诗人以「萧萧风雨纸窗穿」的意象,将寒夜的凄清描绘得淋漓尽致,而「共唱新词饮」则流露出浓浓暖意。末句「切莫相邀薄暮天」,看似诗人寻常的叮嘱,实则饱含对有人深情的关怀,让人感受到朋辈之间相互牵系细腻的情谊。

三、天地之思:元稹的节气玄思

在小雪节气的意境中,天地的运行,阴阳的交替都在遵循宇宙的韵律。若以元稹《小雪十月中》为例,元稹以其独特的视角,让我们体会到生活的智慧,要我们接纳变化、拥抱当下、保持敏感而不失豁达。

他以虹影的消逝开篇,笔触温婉而富有哲理,呈现出对阴阳寒暑的变化,道出天地运行的玄机:

莫怪虹无影,如今小雪时。
阴阳依上下,寒暑喜分离。

满月光天汉,长风响树枝。
横琴对渌醑,犹自敛愁眉。

诗人以「莫怪虹无影,如今小雪时」的笔触开篇,虹霓的隐没并非偶然,正如同生命长河中的每一个转折,都蕴含着深邃的天机。

「阴阳依上下,寒暑喜分离」,道出天地运行的玄机。他以「依」字写出阴阳相生相依的关系,以「喜」字赋予自然以情感。当我们懂得以包容和理解的心境观照这种玄妙的转换,原本的惆怅便会升华为一种澄明的智慧。而人生何尝不是在这样的律动中寻求着平衡?在奔忙与宁静之际、在付出与收获之间,每一次的转折都是一次心灵的淬炼。

当夜幕低垂,那些匆匆掠过的感动,在风声中重新唤醒。诗人为我们铺展皎洁的月华洒落银河,清冽的长风吟过树梢,这样清寒而优美的景致,仿佛在召唤我们放缓匆忙的脚步,静心倾听内在的声音。那些在日常中被我们忽略的细节,在月光下显得格外清晰,纷扰的思绪渐次沉淀,生活的真意悄然浮现。

最后,诗人以「横琴对渌醑,犹自敛愁眉」作结,道出一种难以言说的幽微心绪。即便有清丽的琴音相伴,有香醇的美酒作伴,心中的愁绪依然萦绕不去。这种情感的表达,在今日看来依然让人感同身受。在这个物质丰裕的时代,我们拥有了前所未有的生活便利,但心灵的富足却未必能与之同步。诗人的这份感伤,或许正是对生命本质最深刻的体察,让我们在千年之后读来,依然能感受到那份跨越时空的共鸣。

四、春的预言:黄庭坚的生机暗示

小雪节气,十月梅凌寒独开,傲霜斗雪,芳香四溢,这个时节万物之美正是古今文人墨客赞美的对象。在小雪的晨光里,黄庭坚以诗人独特的慧眼,捕捉一幅令人惊叹的天地画卷。黄庭坚《春近四绝句》,以独特的视角捕捉小雪时节的生机:

小雪晴沙不作泥,疏帘红日弄朝晖。
年华已伴梅梢晚,春色先从草际归。

他以细腻而灵动的笔触,将小雪在季节过渡之际描绘得淋漓尽致,小雪不只见证冬日的清寒,又暗藏着春天归来的暗示:晴空之下,沙地犹存干爽,未被寒露浸润;晨曦穿透疏帘,在寒冷的冬晨里洒落一地温暖。

「小雪晴沙不作泥」,看似矛盾的景象,恰恰揭示季节更迭时最动人的微妙:寒意虽在悄然累积,却还未到万物凝结的时刻。一如人生转折之际,常常蕴含着这样既定且微妙的过渡。

「疏帘红日弄朝晖」,诗人以何等灵敏的心思,捕捉到光影转换之美。晓光透过疏落的帘栊洒入室内,在寒冷的冬晨里织就一片温暖的天地。那缕缕阳光,仿佛是大自然馈赠给世间的慰藉,提醒着我们:即使在最寒冷的季节,希望的温暖也从未远离。

当诗人写到「年华已伴梅梢晚」时,笔触转向岁暮的苍凉。在萧索的季节里,梅枝的姿态告诉我们:看似的萧瑟中,往往暗藏着最动人的生机。仿佛用梅枝在寒风中愈显挺拔苍劲的姿态,诉说着生命的坚韧,也是对生命韧性的礼赞。

「春色先从草际归」堪称点睛之笔。当世人的目光都被傲雪怒放的梅花所吸引时,诗人却以超凡的慧眼,发现了更深层的生机。这样的惊人发现,超越单纯的自然观察:复苏往往从最不经意的角落开始,希望常常以最静谧的方式降临。

黄庭坚的这首诗,不仅仅是对小雪时节的细致描摹,更是对生命永恒律动的深刻体悟。从晴沙到朝晖,从梅梢到草际,诗人以敏锐的观察与深邃的思考,为我们展现充满希望的天地:即使在最寒冷的季节,生命的暖意也从未消失;即使在最卑微的角落,春天的气息也已悄然潜藏。这种对生命永恒律动的感知,正是我们在面对人生起伏时最珍贵的启示。

小雪时节,虽未必真的降雪,却是一个承载着丰富诗意的节气。小雪,不仅是气候的记号,更是心灵的节气,教会我们在寒意中寻找温暖,在变化中把握永恒。古人的诗句,或以温情相邀,或以景物寄意,或以理法明之,让我们不仅品读到节气的变化,更感受到自然与人事和谐、共融的深刻理解。

霜降过后,寒意渐浓,却未至酷寒;天地看似寂寥,却孕育着来年的生机。这正是小雪节气的独特魅力——在肃杀与生机之间,在离别与团聚之际,在岁暮与春来之交,编织出一幅人间平衡又的诗意的人生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