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振明:全国“状元”改革增效

独具匠新

一项国内领先的氨氮废水电化学氧化处理技术,包含了12项技术专利,每年为企业增加效益达320余万元,推动了企业高质量发展。

从炉底出渣工到高技能人才,从普通员工到全国“状元”,从平凡的农村到走进北京人民大会堂接受表彰,他就是全国劳动模范、浙江浙能嘉华发电有限公司设备管理部副主任宋振明。

1979年出生的宋振明,是海盐县人,1998年他从杭州电力学校毕业后入职嘉兴发电厂。20多年来,他用匠心点亮万家灯火,爱岗敬业、勇于创新、甘于奉献,以不懈的学习态度和卓越的专业技能,迅速成长为技术领域的佼佼者。2014年,宋振明在全国电力行业竞赛中荣获个人冠军,成为电力行业的技术标杆、全国“状元”。

2016年,以宋振明名字命名的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该团队由50多名专业人才组成,其中90%以上拥有本科以上学历,20人左右拥有高级工程师职称。工作室至今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权4个、实用新型专利权15个、软件著作权2项,累计获得专利授权79项,并在电力科技创新和环保改造项目中取得显著成就,获得多项国家级和省级荣誉。2019年,工作室获评“浙江省高技能人才(劳模)创新工作室”称号,2021年被命名为“长三角地区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

在嘉华发电,一项国内领先的氨氮废水电化学氧化处理技术,包含了12项技术专利,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开创了火电企业废水资源化回收利用的新时代。

“历时近5年研究开发和试点应用,完成了氨氮废水电化学氧化处理的创新研究。”宋振明介绍说,此项科研成果涉及的氨氮废水电化学氧化处理技术,项目创造性地将沿海燃煤电厂普遍存在的化学再生和脱硫混合废水作为同步处理目标,不使用化学药剂,而采用电解工艺实现高含盐氨氮废水处理,其氯离子副产物又可转化为杀菌剂次氯酸钠,用于循环水系统杀菌。

经过工作室团队的通力合作,化学再生和脱硫混合废水的混合比例试验,面对海量的不同比例和数量混合的样本,团队成员逐一细致分析电解参数变化,实现了含氨浓度处理前36.8毫克每升至处理后小于1毫克每升的变化,年节省10%次氯酸钠采购量2900吨,循环水杀菌又可年减少10%次氯酸钠采购量2100吨,两者合计每年达5000吨。

值得一提的是,在环保效益方面,每年减排氨氮废水35万吨,折合氨氮总量12.88吨,为企业增加效益达320余万元。宋振明表示,这项技术的创新是从困扰企业生产实际的问题出发,不断地重复试验、数据分析和寻找规律,实实在在为企业节省了生产成本,增加了效益。

如今,在企业的全力支持下,宋振明致力于把工作室打造成企业创新意识的传播地、劳模工匠精神的传承地、员工成才的孵化地,他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劳模工匠精神,为电力行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浙江工人日报 邹伟锋)

来源:中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