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南/假新闻杀人后,资安危机如何防堵
▲国际研究机构预估到2022年,多数人所接收的虚假资讯可能会多于真实资讯。(图/Pixabay)
欧盟预估,2020年「资料经济」(Data Economy,个体或企业透过取得大量资料并加以分析或加值而获得经济优势)会占欧洲整体GDP的4%。世界经济论坛(WEF)2016年全球资讯科技报告(GITR)指出,我国电子商务使用程度、ICT(资讯与通信科技)对服务与组织的加值逐年下滑,例如电子商务网路使用程度居第31名、ICT交易程度排名第25名、ICT对产品和服务的影响为23名、ICT影响组织则占第21名。另外,劳动参与知识密集比例居39名,可见我国的数位经济创新有待加强。
法制政策上的困境,WEF网路整备度(NRI)指出,我国ICT相关法规仅排第28名,法律架构无法给予保障,包括强制履行契约所需的步骤及保护天数不明确、解决纷争机制的功效不彰,何况立法与监督机关效能竟落居第104名,立法进度冗长缓慢,对数位创新经济形成限制。
今年5月11日,立法院通过明年1月1日开始施行《资通安全管理法》,它应与《个人资料保护法》及《消费者保护法》等配套建构完善法制,始能解决目前个资法规暧昧不明、民众缺乏信心及私部门资料流通缺乏诱因等问题,以提高政府资讯的利用价值。
此外,趋势科技指出,今年4月份台湾用户造访恶意连结网站累计超过800万次,居全球第3名,仅次于日本及美国,骇客攻击日益增多,台湾在资讯安全管理属于高危险群。
人工智慧或机器学习所产生的数位内容:图片、影片、文件、声音的逼真程度,随着科技发展将大幅提升,同时,其数量、规模亦快速成长,民众轻易的从网际网路上取得内容,却无法及时辨别真伪,无法控制散播方式,造成资讯信赖危机。国际研究暨顾问机构Gartner预估到2022年,多数人所接收的虚假资讯可能会多于真实资讯。
日本《读卖新闻》在10月4日以〈假新闻动摇台湾〉为题,报导当时网路上盛传「中国领事馆派车到机场接中国旅客」相关新闻,后来证实是子虚乌有的假消息,但却间接造成一名台湾驻日外交官自杀的悲剧。蔡总统也多次对于假新闻忧心地说,选举期间会有很多假新闻散布,其中也有来自对岸的,为此,行政院官网已设有「即时新闻澄清专区」,反驳假新闻或澄清会造成误解的报导。
▲法国总统马克宏在巴黎艾丽舍的新年演说,誓言将打击假新闻。(图/路透)
7月3日,法国国会(下议院)表决通过抑制假新闻传播的法案,规定法院有权就选举期间的假新闻做快速裁决,要求媒体或网路平台删除该则假讯息。国家可以用法律处罚假新闻吗?联合国人权事务单位认为,「除非有法源依据,且有正当法益需要保护,否则国家不应限制假消息的流通。若当事人仅是转发消息,并未修改内容,应考量他不是原作者,尽可能保护他避免承担法律责任」。瑞典、爱尔兰、捷克等也都在考虑推动《反假新闻法》,但顾虑可能限缩民众言论自由,目前仍持高度审慎的观望态度。
我国对于假新闻的处罚规定,除了《刑法》的公然侮辱、毁谤等罪名外;《社会秩序维护法》第63条第1项第5款:「散布谣言,足以影响公共之安宁者。」对于谣言,无论是原作者或转发者都有可能遭到处罚。该条不仅赋予警察得免经法院,即得自主判断成案的空间,且对谣言及影响社会安宁亦未多加定义,不符合法律明确性原则。
今年8月26日,散布总统荷枪实弹勘灾的假新闻,且假冒云豹车驾驶的35岁那姓男子,被依伪造文书及侮辱公署罪移送高雄地检署侦办,检方复讯后请回。他是无知还是故意呢?是否会危及资讯安全、社会安定或国家安全呢?笔者建议,选举期间不散发假新闻,是政党及候选人更高的道德风险,也是选举正义。
好文推荐
苏南/用法治精神为正义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