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下场抢人了!

作者:余飞

面对人口竞争力动力不足,面对产业升级的人才缺口,苏州立下了Flag,要在今年内引流高校毕业生18万。

3月25日,苏州官方正式公布了《苏州市2024年优化营商环境十条政策措施》,文件明确提到:

落实各类高校毕业生创业补贴、企业招用高校毕业生就业奖励政策,力争年内引留高校毕业生18万人。

作为中国最强地级市,苏州其实有很多意难平。

比如,苏州GDP超两万亿,人口超千万,工业总产值超4万亿,工业实力位居全国第三,如此强悍的一座城市,没有自己的机场,如此强悍的城市,仍是地级市。

另外的一个意难平,便是人口竞争力不足。

从七普数据来看,2010年至2020年,苏州常住人口增加了228.2万人,虽然增量排名不算太低,位居全国第11位,但相比于与其经济实力相近的程度,乃至远不如它的县、郑州、杭州、长沙、武汉、佛山相比亦不如,成都十年增加了581.9万人,西安十年增加了448.5万人,郑州十年增加了397.4万人。

更别提与经济实力远超它的深圳、广州相比了。深圳十年常住人口增加了713.6万人,广州十年增加了5970.7万人。

2023年,苏州常住人口增加了4.74万人,表现亦不如合肥、杭州、成都、宁波、南京等城市。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各城市统计局

作为实力如此强悍、产业如此强悍的城市,如何咽得下这口气。

所以,从去年开始,苏州就开始发力抢人了。

去年9月份,苏州承包了八节高铁车厢,去武汉拉了一火车大学生来苏州两日游,试图通过自身的城市魅力和产业实力,吸引更多的武汉大学生来苏州就业。

时代周报当时披露:

9月23日,G1738次高铁从武汉驶出,其中8节车厢被包下,定向邀请了600多名武汉高校学生乘坐。这些学生中,硕博比例占八成以上。这是苏州首次推出的“高校引才专列”。毕业生在苏州进行为期2天的现场招聘和城市体验之旅,往返车票和食宿全包。

这几年,主要城市均在发力抢人,就连北京、上海也都加入了战斗。其主要原因在于:

一方面,由于全国人口转向,人口增量变得弥足珍贵。

另一方面,恰逢中国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节点之上,各城市都在纷纷寻求产业转型与升级,急需人才支援。

苏州发力抢人的背后,很大程度上就有这个因素。

苏州为了维持其工业地位,这些年一直在升级自身的产业。效果也非常显著。

工业实力上,苏州的工业增加值位居全国第三,与位居第一的深圳相差不到千亿。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各城市统计局

在千亿产业数量上,苏州更是领先深圳。

2021年末,苏州有11个千亿产业,千亿产业总值34547亿元,千亿总产值位居全国第一。上海12个,深圳6个。

苏州11个千亿产业中,信息产业突破了万亿,是全国为数不多的拥有万亿产业的城市。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苏州市统计局

但是,去年上海、深圳都定下了新的目标。

上海去年发布了《上海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了相似的目标:

打造4个万亿产业集群,2个5000亿产业集群,培育一批细分领域千亿级产业。

来源:上海市政府官网

深圳去年提出:

到2025年,深圳要打造形成4个万亿元级、4个五千亿元级的产业集群和一批千亿元级产业集群,基本建成全球领先的重要的先进制造业中心;到2035年,建成全球领先的重要的先进制造业中心。

比你优秀的人比你还努力,苏州岂能坐视。

今年年初,苏州提出用三年左右时间,推动GDP迈上3万亿元台阶。在外界看来,这是苏州“跳一跳才能够得着的目标”。这需要苏州在守住既有产业优势的同时,加快谋划创新产业赛道,优化经济增长结构,从而实现持续、稳定、较快增长。

推动经济发展、产业升级与优化,都需要人才支援。

但苏州苦于自身学校规模不够,人才储备不高,高校质量也不够拔尖,只能去其他城市抢人。

相比于其他省会城市、直辖市等,苏州虽然被冠以中国最牛地级市头衔,但苦于行政地位偏低,在优质教育资源争夺上,往往力不从心,只能借助他山之石。

苏州的本科院校数量仅8所,而北京有67所,武汉有46所,西安有44所,上海有40所,广州、南京、天津都在30所之上。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教育部

在名校数量上,苏州对比其他城市,更是相形见绌。

比如与武汉对比。武汉拥有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两所985兼211大学,还有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5所211大学。

在新时代的“双一流”大学数量上,武汉拥有7所。而苏州仅一所苏州大学能够拿得出手,为211兼双一流大学。

好在,苏州有强悍的产业,苏州发动抢人大战,筹码很足,可以充分利用他山之石,专攻自己的玉。

根据苏州官方公布的数据,苏州去年引留高校毕业生17.5万人,高于之前定下的15万目标。今年的目标,大概率也能完成。

面对产业强城的步步紧逼,会引发更多城市加入抢人大战的行列,特别是高教重镇,一着不慎,就有可能为别人做嫁衣。

尤其是在人口通缩的背景下,未来,各城市争夺人口的力度会越来越大、竞争会越来越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