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扬明》两次战争边缘后

(取自萧美琴推特)

长期以来,北京可以让台湾在「实」上有高度的自治,乃至实质上的独立,即北京不插手台湾内部的自治,但却无法忍受台湾在「名」上,脱离一个中国范畴;但美国则是在1990年代初期冷战结束,对中共不再有任何战略依赖后,开始试图对中共一中原则边缘所在进行挑衅性的试探,于是有了1995年李登辉的访美康乃尔之行,进而出现了1996年3月的台海危机

这大概是晚近以来,在公开资料中,美国与中共就台湾问题上最接近战争冲突的一次;而那也正是当前美国拜登政府中,几乎所有重要相关人士都曾参与过的一次。在那次事件中,除了当前国防部长奥斯汀与还未任命的参谋首长联席会议主席外,当前美国的总统拜登、国家安全顾问苏利文国务卿林肯,甚至就连美国国安会新设的「印太事务协调官」坎贝尔,当时都曾经历过那次「战争边缘」的状态

在那次「战争边缘」的状态中,柯林顿政府的对台政策态度,与当前拜登政府的政策说法大致雷同,都是「美国支持台湾的民主,但并不支持台湾独立」。

川普政府下台前后,被视为拜登政府外交政策顾问的艾利森也再度重申了类似柯林顿时代的政策。他的说法远比以往更清楚,虽然指称「一国两制已经走到尽头」,但「拜登也明白只有一个中国,所以一个中国是毫无疑义的,并没有台湾独立国家的存在,美国也不会承认,台湾的期盼和北京当局是格格不入的,这问题无法解决,但可以处理。拜登曾任参院外交委员会主席,他了解这个问题,拜登的挑战在于能够想出什么两岸新方案。」

如果艾利森说法可信,则美国下一步的台海政策则是完全可以预期。美国拜登政府「要求/希望」台北与北京进行对话,已势不可免。1996年美国派航母至台海时,同时告诉两岸,美国是「支持台湾的民主,但并不支持台湾独立」,但两岸都不信;结果美国的作法是,台海危机结束后,强力逼迫李登辉与北京进行对话。这就是1998年「辜汪对话」的由来。

在川普政府已把两岸议题逼至战争边缘后,艾利森在第一时间透露出美国拜登政府的两岸政策,目标自在于稳定台海。在拜登政府仍不断派出军力赴台海附近的同时,美国国务院也于23日正式发布新闻稿表示,美国「将继续协助台湾取得足够的自卫能力」,但也公开呼吁北京要与「台湾民主选出的代表」进行对话。这种作法与1996年时柯林顿政府的作法何其类似!而此一新闻稿与川普政府对台湾的定位差距又是何其大!

2019年6月的《国防战略报告》中,川普政府称台湾是国家,并且和蒙古并列。而今在美国国务院此一最新说法中,台湾不但已经不是一个「国家」,当下的民进党政府已被贬为一个连美国《台湾关系法》中所定位的「当局」(Authority)都不如的地步;也就是因为这样的思维下,萧美琴才会落到连拜登就职典礼的官方邀请函都捞不到的惨况

在这样的形势下,至少在拜登总统任内两岸的形势是可以预期的。

作者资深媒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