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姆河战役:“水柜”亮相堑壕间

1916年6月24日到11月18日间的索姆河战役,是一战期间规模最为宏大的一次会战。英、法军为了突破德军防御,在法国索姆河地区进攻德军阵地,双方伤亡可能多达130万人。

这是一场非常典型的堑壕战,虽然并没有产生什么特别重要的战略意义,但英军为了打破僵局,首次将坦克这一新型武器投入到战斗之中,翻开了战争史上的全新一页,陆战的形态也由此开始改写。

索姆河战役的背景是什么呢?

在凡尔登战役挫败了德军攻势之后,协约国开始积极的寻求反攻机会,并试图打破西线战场的僵局。

1916年,英法联军联手制定了1916年的反攻计划,英法因此召开了特别作战会议。来自法国的霞飞元帅在会中声称,联军在香槟与阿图瓦地区的秋季攻势,已带来“辉煌的战术成果”。至于为何不能够发展成战略性战果,部分他归因于坏天气,部分他认为是军火一时短缺所造成。

他表示,下一次的攻势,基本上要不能让“上层指挥官再为军需弹药操心”。就因为这个理由,他宣称下一波的攻势无法在3个月之内发动。

到了1916年2月初,他发觉,如果这场攻势必须配合俄军攻势,且英国须由新军来挑大梁的话,日期势必要延后才行。同时,在一次与黑格所举行的会议中,他强调,攻势成功的不二法门是,攻击正面必须宽广。在这一方面,他设想了英法军“臂挽臂”的联合攻击计划。也就是,攻击线应由一边联军延续到另一边联军。

霞飞计划法军以40个师攻击从拉西尼到索姆河的一条25英里防线;而英军的攻势,就是从此处接续到艾拔特纳,以将近25个师兵力,进攻一条14英里长的防线。

《英国国家战史》称霞飞企图在一个“可能是西线当中守势最为坚强的战区”发动攻势。而且“似乎已独自下定决心,因为他认为英国有义务参与这场作战。但霞飞将军所提出的理由,几乎经不起推敲”。

即使是平常不太思索战术难度的福煦,也表示不喜欢挑选一处战略性死胡同去作战。黑格则希望英军在弗兰德斯地区发动攻势。也就是后来他在1917年实施攻击的地方。

正在轰击德军阵地的英军重炮

与此同时,英军从马利库到塞尔14英里长的防线上,由罗林森第四军团的18个师执行主要攻击任务。其中11个师将担任主攻,5个师则在附近作为预备队。剩余两师,连同一个骑兵师,担任军团预备队。为了扩大战果,英军统帅黑格将高夫将军的两个骑兵师,以及一个随后赶到的,含有两个师的军,也置于罗林森将军指挥之下。第三军团的两个师则在戈姆库附近进行次要攻击。

炮兵集结了1537门各式火炮,其中467门为重炮。这表示平均每一门炮负责的正面为20码。这虽然远比不上后来的集结数量,但在当时是破纪录的。

另外在重炮兵上,英法军也有一明显的对比。由于英军的重炮数仅及法军900门重炮的一半,但负责的防线却远宽于法军,所以其重炮平均每门须负责57码正面。

索姆河战役的经过是怎样的呢?

1916年6月24日,英军出动1400多门火炮对德军阵地进行了连续一周的狂轰滥炸,为这场一战中最惨烈的会战奏响了悲壮的序曲。

在7天之内,英军发射了150万发炮弹,试图通过密集的炮击来瘫痪德军的防御,但实际上经验丰富的德军在遭受炮击的时候已经躲入了掩蔽部和弹坑之中,这大大削弱了英军的炮击效果。

7月1日的晨曦,炮击烈度达到顶峰,血腥的序幕拉开了。半小时之后,步兵爬出战壕前进。士兵成百上千地被击倒;中间地带满是他们的尸体。他们尚未到达德军防线就已经牺牲了。

英军步兵以密集的队形组成了一片人潮,拥挤不堪地聚集在一起发动攻击。完全不知道炮击是否真使德军的抵抗瘫痪。在第四军团的指示下,这一波波人潮“以稳定的步伐前进”,他们排列匀称得就像立起来的保龄球瓶。但指示中,“并未提到他们必须快速穿越中间地带,以便在敌火打到他们之前,冲到德军的射垛前”。

但另一方面,如果要快速穿过,士兵们的体力根本办不到。英军最大缺陷在于“每人负重66磅,已超过他体重的一半。连爬出战壕都感困难;如果行动要比走路快,或快速起立卧倒,是根本不可能的事。”英军炮兵持续进行着炮击,步兵却前进不了。等炮弹打完,增援的步兵就往前挤到原来步兵无法继续前进的地方。

索姆河战役中的德军机枪手

等弹幕一过去,德军就架起机枪,毫不放松地将弹雨射向密集的攻击者。英军走了回头路,组织起像18世纪充满形式主义的编队,缺乏机动力。营级单位以4或8波的区隔进行攻击。每一攻击波之间,间距不超过百码。士兵几乎都肩并肩前进。他们装备整齐,行动划一,造成英军后续增援的部队伤亡严重。仅仅在7月1日这一天,英军就伤亡了足足57000人,堪称现代战史上最血腥的一天。

7月2号,黑格将军命令英军继续突击,在不顾伤亡的情况下成功占领了德军第二道阵地,但这些人其实正处于极不利的条件之中——除了防线南边之外,所有攻势浪潮逐渐减缓,稍后就消失无踪。

联军在防线中央靠右侧的弗里库尔倒运气不错,此处出现了这一天的转折点。在索姆河南岸和北岸至马利库的法军,法军攻占了他们所有的目标,却损失轻微。法军的成功,部分是基于较具弹性的战术与集中使用重炮之故,部分则因面对的德军的防卫较弱;而且由于德军仅以为英军前线有攻势,使得法军的攻击变成了出其不意的奇袭。

在马利库与弗里库尔之间的英军第十三军虽然比其他单位损失更重,但他们到达了目标,占据了蒙托邦。位于第十三军左方的第十五军则获得部分成功。他们攻克弗里库尔村庄与森林区。第七师转攻侧翼,他们攻占了马梅兹。在另一侧的第二十一师,则穿破德军防线达半英里。他们坚守所夺得的这一条狭长舌状地带,但两侧尽皆暴露在敌火之下。一直维持到第二天联军攻占弗里库尔,情形方得疏解。

初露峥嵘的英军Mk.1坦克

正在休息的英军士兵

双方随后陷入了血腥而漫长的拉锯战与堑壕战之中,围绕着一条条战壕,一座座村庄发起反复争夺。到了7月底,英军将兵力增加到了51个师和509架飞机,而德军也增加到了31个师。为了突破德军阵地,英军于9月15日投入了49辆坦克,这也是坦克历史上第一次投入作战。

为了保密,英国人在制造坦克时,将其称为“水柜”,这一名字后来被音译成“坦克”并沿用至今。当时的坦克十分原始,故障率太高,只有18辆最终投入战斗,不过依然发挥了巨大的威力,令不少德军闻风而逃。但由于数量太少,它们依然没法有效的突破德军防线,德军也慢慢地开始学会如何对付这种兵器。

战争持续到了10月25日,黑格将军渐渐明白已经无力再突破德军防线。11月13日,英军麾下的澳新军团和高夫将军的骑兵部队又再次发动了一次绝望的冲锋,依然无法撬动德军防线。

最终,秋天的雨水灌满了索姆河的堑壕,留下了“索姆河地狱”的恶名,英法联军在伤亡79万人之后只杀伤了53万德军,推进5~12公里,被迫放弃了索姆河攻势,为这场会战画上了句号。

编辑说明

文字 / 司蛊柳姑姑

封面 / 睡觉时不困

排版 / 睡觉时不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