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被评为“全国医务名匠”

8月19日,全国总工会发布了首届“全国医务名匠”名单,安徽省中医院院长、神经内科主任医师杨文明获此殊荣。

据悉,此次选树宣传活动以“弘扬工匠精神 助力健康中国建设”为主题,坚持优中选优,面向基层一线、突出创新匠心、注重解决“卡脖子”难题、聚焦重点学科和人民生命健康需求、彰显中医特色。自2024年3月启动以来,经过基层广泛推荐、省级产业工会和国家卫生健康委直属机关工会择优推荐、专家媒体评审、会议复评、公示等环节,最终从29个省(区、市)和国家卫生健康委直属系统医院推荐的64名人选中,遴选产生20名在医疗卫生领域具有较高知名度、荣誉基础扎实、行业示范引领作用突出的首届“全国医务名匠”。

“门庭若市”“一号难求”……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病学科带头人杨文明在门诊坐诊时,慕名前来就诊的患者总是排着长长的队伍。他们大多来自全国各地,甚至有不远万里从国外来的。每次门诊量逾百人,为了减少患者等待时间,杨文明总是第一个上门诊,最后一个离开,午饭都来不及吃。对此杨文明说:“能帮助病人解除痛苦是我最快乐和幸福的事。”

从业38年来,杨文明一直深耕在临床、教学、科研一线,致力于中西医结合脑病学科临床诊疗与基础研究。岁月如梭,不变的是他以患者为中心的初心。他无论平时多忙,总会挤出时间坚持工作在临床一线,他常说:“我们要感谢病人,是他们给我们呈现疾病纷繁复杂、千变万化的临床世界,让我们不断地成长,应该说病人是我们医务人员最好的老师。”

悬壶济世 志为良医

作为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首届岐黄学者和脑病学科带头人,他不断深化学科特色,助推中西医结合脑病学科高质量发展。

如今的脑病科从当初的十张床位,发展到现在拥有310张床位,是华东地区最大的脑病专科、国际上最大的肝豆状核变性诊疗基地、全国肝豆状核变性罕见病协作诊疗牵头单位,成为无数脑病患者的“医”靠。

杨文明经常受邀到省内外三甲医院会诊危重疑难病人,挽救了许多病人的生命。安徽一大型上市公司有个日本专家,被人发现时昏迷不醒,接到院外会诊的请求后,杨文明及时赶到现场,了解病情,快速准确诊断患者为重症病毒性脑膜炎,当即决定将患者转到本院亲自抢救治疗。经过一天一夜的抢救,病人终于清醒过来,经过近两周治疗后,病人完全恢复正常。患者及从日本东京赶来的妻子,对杨文明及其团队的医疗水平表示由衷的赞叹,并表达了深深感激之情,用不太熟练的中文连声说着:“谢谢,谢谢。”

家住合肥郊区一8岁小男孩,两手无力,肌肉萎缩,不能拿笔写字,经多家医院诊断考虑为“进行性肌营养不良”、“进行性脊肌萎缩症”。这两种疾病目前医学尚无有效的治疗办法,平均生存期只有几年时间,其他医院建议去北京的大医院看看。杨文明检查病人后翻阅了以前的诊断,认为男孩患的是慢性吉兰巴雷综合征引起的肌无力、肌萎缩。在杨文明及其团队的精心治疗下,男孩的病逐渐好转并恢复正常。男孩爷爷、奶奶逢人就说:“杨医生是我们一家人的大恩人。”

2008年,杨文明的一位朋友突发脑出血,被急救车送到了就近医院,当时接诊医院提出要外科手术,而病人家属犹豫不决,匆匆赶到的杨文明观察了病人情况后,坚决不同意手术。根据杨文明的细心观察,病人血压非常高,已经达到240/140mmHg,并且发现在量血压的袖带以下,病人胳膊全部是弥漫性的出血点,而袖带以上是正常皮肤色,“这是一种非常危险的情况,如果外科手术打开颅腔,病人过高的颅压突然释放,很可能造成弥漫性脑部出血,病人很快死亡。”杨文明说到。

此时,病人家属要求转院到杨文明所在的医院,按理说这是不合常规的,因为教科书和临床诊疗指南规定脑出血病人要就地抢救、禁止搬动,但是情况危急,病人已经出现了脑疝的症状,这是生命停止前的征兆,生死就在一瞬间。

最后,经过多方努力,病人成功转院,由杨文明以及他的医疗团队进行救治。救治病人期间,参与的医生全部24小时开机,并采取超常规用药的方式,经中西医结合治疗一个月以后,病人终于挣脱死神的魔爪,清醒着回到了人间。

如今,再被问及此事,杨文明也是感慨万千:“当时也纠结过,万一救不活病人,我可能会被怪罪。但是,如果不去救的话,病人唯一生的希望就在眼前泯灭,而积极的救治终究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类似的救治案例不胜枚举,杨文明精湛的医术为无数患者带来了福音。

科研创新 传播中医

杨文明在重视临床诊疗能力强化的同时,更重视科研能力的提升,他带领团队围绕神经系统疾病特别是肝豆状核变性、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脑血管病开展了大量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取得了系列丰硕成果。特别是在肝豆状核变性这一疑难罕见病研究方面,在学科前辈指导下薪火相传,不懈探究。以安徽地方特色医学——新安医学理论为指导,采用中医、中西医结合的方法,一举有效地攻克了此病,疗效达国际领先水平,“小病”做出了大文章。

肝豆状核变性主要是人体内的铜不能正常排出体外,造成机体急、慢性铜中毒,临床表现为肝硬化、精神异常、手足徐动、肢体扭转、贫血及肾脏损害等,与国外相比,该病在我国发病率高,危害大,患者多在发病后2-6年内死亡,严重者仅能存活数周。这种病在国际上一直是难治性疾病,西医对该病无有效的治疗手段和方法。就是这种“小病”,杨文明和他的团队已收治国内外患者30000余例,病人来自全球15个国家和地区。

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一护士,上班时手抖得厉害,经过一年时间在国外诊治,不但没有好转,病情反而加重。后经多方打听,得知杨文明所在的单位是亚洲“肝豆状核变性”诊疗中心,便从国外来到合肥,住院治疗一个月后,手抖消失,病情控制后出院。该护士非常感动,写了一份热情洋溢的感谢信,衷心感谢杨文明和他的团队。

杨文明不断提升中医药文化海外传播力,让中医药在海外大放异彩,受到多家媒体广泛报道。

同时杨文明还在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脑血管病等重大疑难疾病研究方面有所突破,创新了上述疾病的病机及治法,创制了新的药物组方和制剂,获得30余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资助;牵头制定行业标准4个,诊疗指南4个;发表学术论文236篇,获批国家发明专利5个,主编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本科及研究生规划教材6部、学术专著11部,先后获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安徽省科学技术一等奖共20项。

传道授业 桃李芬芳

躬身育桃李,凝心铸师魂。杨文明作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负责人,同时也是一名人民教师,博士生导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他爱岗敬业、严谨治学,做到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像慈父一样的关心学生的学习以及生活。今天的他硕果累累,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这离不开他高尚的道德情操与卓越的学术功底。

他先后主编了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本科及研究生规划教材6部,创新了4种教学方案和模式,在行业内推广。他采用导师制教学方式,提高规培学员对常见疾病的理解掌握能力。

他采用PBL联合“典型病案导入式”教学,提高学生掌握能力。他带领下的脑病教学团队成为了安徽省级教学团队。他开展的基于医教协同背景下中医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并轨制”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2019年获得安徽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他坚持言传身教,注重育人。先后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中医药人才118人,这些分布在祖国的大江南北的学生们像他们的老师杨文明一样,在平凡的工作岗位,抒写着不一样的精彩的人生。

杨文明还积极创新中医药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模式,先后获得安徽省教学成果一等奖等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