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守護孩童交通安全 韓國洗刷汙名 日本奉行路隊文化
致理科大应用日语系专任助理教授津田勤子来台生活30年,对日本、台湾两地学生的接送文化很有感,她说,日本学生上下学通常采取路队方式,高年级学生会照顾低年级学生,搭配黄旗子、黄帽子增加识别度,让路队更醒目,反观台湾学生有很高比率仰赖家长骑机车或开车接送,两地风气差很大。
津田勤子说,她日本家乡在大阪旁的兵库县,从小就是跟着路队上下学,日本学校的路队文化很普及,国小高年级学生也被训练得能守护同校低年级学生,少数孩子由家长开车接送,多数孩子是随路队到校。
日本路队如何编组或集结?津田勤子表示,通常约在社区某一处会合,再一起徒步前往学校,周边会有不少交通标志,提醒用路人「旁边有学校」,学校附近路口会有导护老师或志工站岗,她父亲退休后也到住家附近学校当志工,守护上下学时段的交通秩序。
翻转行人地狱,孩子上下学安全是重中之重,邻国韩国过去也是「恶民昭彰」,2011年起提高在学区致人死伤罚则,发挥警惕作用,成功洗刷污名。立委林月琴指出,2010年时,台湾每10万人交通事故死亡率高达14.3人、韩国是11.1人,两国同样笼罩「行人地狱」阴影;韩国过去10余年间大幅改革,交通事故死亡率降低1倍,台湾还是「交安后段班」,韩国扫除儿童交通地狱恶名作法,值得借镜。
靖娟基金会执行长许雅荏说,韩国在校园附近设置确保安全通学路线的「学区(又称儿童保护区)」制度,修法提高车辆驾驶肇事责任与违法裁罚机制,她认为,学区被看见很重要,要让驾驶习惯靠近学区时自动放慢速度、当心行人。
许雅荏说,国外很重视交通安全教育,靖娟基金会近年卖力推「小黄帽计划」,训练志工利用晨光时间等机会进校园传达交安理念,下个目标是希望交通安全教育能入课纲,国小、国中、高中各有该学习的重点,让孩子循序渐进学习。
交通大学运输研究所退休副教授黄台生指出,台湾近年开始动通学巷、通学廊道等计划,部分行空间不够连续、完整,设计上有漏洞,加上驾驶对人命不够尊重,对行人构成一定程度风险;韩国、日本经验是祭出重罚,一旦出事要付出更大代价,才能让民众更谨慎、不敢违规。
新北市交通局交通安全科长林碧芬表示,新北正与国土署合作,有参酌国外经验,会在学校周边加强标线、铺面及牌面等环境,台湾很早就推动「减速带」,若靠近住宅区,易被投诉有噪音,设置点会避开住宅区。
能否提高罚则力道?林碧芬提到,若汽机车闯入通学道可透过科技执法举发,开罚900至1800元,但科技执法设备一组要价上百万,不可能大量装设,站岗人力也难深入每所学校,驾驶人自律习惯很重要。
翻转行人地狱,守护孩子上下学安全是重中之重。记者侯永全/摄影
台湾学生有很高比率仰赖家长骑机车或开车接送上下学,接送率偏高。记者侯永全/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