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著名上将李克农之子,官至后勤部副部长,享年91岁
李克农,唯一一个从来没有上过前线但是却每天处于危险境界的英雄,因为一直从事地下工作,被人们亲切地称为“特工之王”,虽然没有带过兵打过仗,但是他从来没有离开过“战场”。
李克农对于我党革命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因此,成为了开国上将中的一员,这是国家对他功绩的肯定。而且,除了自身对于国家做出的贡献之外,他的儿女们各个出色,都为国家的建立和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中就包括他的小儿子李伦。
李克农很早就参加了革命运动,因为善于侦查和联络群众,所以党组织一直派他在地下工作,但是,作为地下党员,李克农的工作风险并不比那些上前线的战士们小多少。但是他并没有因此而选择放弃,而是一直坚持着。同时,他也把这种精神传授给了他的孩子们。
李伦是家里最小的孩子,他出生于1927年,当时,父亲李克农正在遭受国民党的追捕,过上了逃亡的生活,于是,李伦一直和母亲生活在一起。由于家里兄弟姐妹众多,母亲一人照顾五个孩子,很多时候都是力不从心,所以一家子的生活过得很是艰难,甚至靠母亲变卖嫁妆来维持。
到了1938年,父亲李克农才得以和他们重聚,但是又逢抗日战争爆发,虽然生活在一起,但是他们也很少见到父亲。李伦当时才十几岁的年纪,正是闲不住的时候,因此经常出去乱跑,甚至还去父亲工作的地方捣乱,于是,父亲的同事便笑着说,这孩子没有一刻是闲下来的,就像日本鬼子扫荡一样,这也捣乱,那也干扰。于是,“小日本儿”就成了李伦的绰号,知道的人越来越多。
一次,李伦陪父亲去开会,正好遇到了父亲的老朋友胡志明,胡志明见到李伦,便说道:“听说你有个很响亮的绰号啊,但是现在日本是我们的敌人,这个名字可不太好。”胡志明一边说一边摇头。对于儿子的这个绰号,李克农也是哭笑不得。
后来,在父亲李克农的带领下,李伦和母亲、哥哥姐姐一起来到了延安,在这里他遇到了好多同为共产党将领的子女,于是他找到了很多一起玩的好朋友。但是,到了李伦12岁时,李克农看儿子天天在外面和其他孩子一起瞎窜,便让他去做了勤务员。李伦成为勤务员之后,端茶倒水、扫地、印文件有时还要站岗放哨,什么苦活累活都干过,对此母亲很是心疼,但是就是这时,对他进行了很好的锻炼,为以后的重大成就打下来很好的基础。
当了几年勤务兵之后,李伦凭借出色表现进入了延安的一所炮兵学校学习,那时他才年仅十八岁,从炮校毕业之后,他顺利进入战场,并在解放战争中立下了很多战功。尤其在舟山一战中,他带领手下大战国民党,使国民党伤亡惨重,他也因此被评为了一等功。
建国之后,他被授予少校军衔,后多次担任国家重要职位,为我国经济的复苏,国家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让他时刻不能忘记的却是他的老家,他出生的地方。之前,听父亲说过,爷爷家很穷,甚至借钱过日子。后来,父亲当上将军后,老家的地主来找他要债,父亲为了还债将老家的房子卖了。
几年后,李伦带着父亲再次回到老家,此时的老宅已经成为别人的了,父亲很是伤心。老乡便告诉李伦说,地主已经不存在了,所以他家的老宅也可以收回去,但是李伦却说道,这本来就是我们欠人家的,哪有再次收回来的道理。
60年代初是李伦最难过的时间,因为他的父母在1961年和1962年相继去世。面对父母的离世,李伦十分难过。后来,李伦多次去往安徽老家,因为按照父母的遗愿,他们的骨灰都埋在了老家,所以,每年李伦都会去老家祭拜父母,跟母亲唠唠家常,和父亲讲讲国家的发展。
1988年,已经61岁的李伦被国家授予中将军衔,并在第二年升任为国家总后勤部副部长,并且在这一职位上一呆就是4年,直到退休。然而,在2009年,92岁高龄的李伦,因病逝世。永远地离开了他热爱的国家、土地和人民。
除了李伦一外,李克农的其他子女也一样优秀,例如大儿子李力,任职总参通信部副部长。女儿李冰,在医科院肿瘤研究所任党委书记一职。因此,李克农一家都在为国家、为人民做贡献,值得我们敬佩。
更多近代史内容,请点个关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