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第一处「市定古迹」将关门 负责人叹:一个黄金年代过去
▲紫藤庐负责人林慧峰。后方是画家老友邱亚才留给紫藤庐的作品〈仕女〉。(图/镜周刊提供,下同)
图、文/镜周刊
1997年,台北市长陈水扁拍板定案紫藤庐茶艺馆为古迹。2003年,作家龙应台在轰动一时的文章〈在紫藤庐和Starbucks之间〉写道:「全世界有6,600家Starbucks,全世界只有一个紫藤庐。」大概再没有一个地方像紫藤庐一样,蓝绿、统独不同光谱的人都曾站出来为它请命。
然而,几乎在悄无声息中,紫藤庐将于12月15日关上大门,进入几年大修。我们回访执掌茶馆的人、来去茶馆的人,重新了解百年和洋老房成为古迹之后的事,包括一个时代的消逝、家庭的离散还有文资的难题。
周六下午,小小的紫藤庐花厅仙气云集。十多位艺术家,从绘画、金工、昆剧、雕塑、水墨到香道,包括兰亭昆剧团王志萍、上默剧创办人孙丽翠等大师一字排开,各自摆起自己的茶席,茶桌铺的是他们十年前或二十多年前在紫藤庐展览表演的海报。老友在茶馆年底修缮关门前相聚,分外欢欣,只是10月下旬气温突地回夏,空调老旧又临时故障,神仙优雅的品茶时间,大家频频拭汗。
1981年成立的紫藤庐是台北市第一处市定古迹,李安的《饮食男女》,赵文瑄与吴倩莲见面的茶馆在此取景,阮凤仪的《美国女孩》要找SARS时代存在至今的场景也是这里。古迹如今看来是附庸风雅,不过1950、60年代老蒋时期,或党外运动如火如荼那段,这里都是自由发声的沙龙,门外总有特务暗暗监视。也因此,1997年财政部关税署要收回,文化圈、政治圈大力促成保留。
▲紫藤庐原是日式平房,历经多次改建,新旧间隔多,漏水是现在最迫切的问题。
然而,紫藤庐老了,不只空调老旧,室内多处漏水不堪使用,入厅走道的木地板也因潮湿隆起如山丘,经过的人无不小心迈出步伐。「客人都在问紫藤庐休馆下一步,老实说,要在台北市区找到像紫藤庐一样的地方不太容易,目前有1、2个选项,但都还没有确定。我的想法是老天爷自有最好的安排。一扇门关了,另一扇门会开。」茶会上,主持人林慧峰从容搬来救急的电风扇,但她的心情,却没有致词那样轻松。
62岁的林慧峰是紫藤庐现任负责人,她在1989年和紫藤庐创办人周渝结婚,一直位居幕后,14年前开始全面接手。「念台大时,中文系老师比较保守,都说紫藤庐那地方你们千万不要去。」林慧峰笑说,没想到毕业后一次艺文活动认识周渝,2人隔年结婚,在紫藤庐办茶会,她在报社副刊工作的主编、作家、文化圈的朋友,像是高信疆、梅新、罗智成、南方朔都来了,结果六四天安门学运消息传来,大家愁眉深锁,一阵哗然。
▲1997年紫藤庐抢救运动,胡茵梦(中)出席声援周渝(右)。
1997年,财政部计划收回紫藤庐原作为关税署宿舍的日式平房,台大城乡所教授夏铸九等文化界发起保留运动,「那时候社会能量很强,包括黄春明、胡茵梦、李敖、平路、陈文茜和蔡诗萍都来参与炉边闲话。」紫藤庐的建筑包含可追溯至1920年的日式平房,以及1965年由周渝父亲周德伟扩建的二层,「查封时,他们连院子也放了三角板,禁止进入,鱼儿和植物有得罪他们吗?大家很生气,夏老师就和城乡所学生密谋,他们偷偷在晚上将三角板的螺丝松开,隔日把胡茵梦、丁乃竺两大美女、报社记者找来,两大美女站在门口,轻轻推就全倒,我们还拿一个三角板写『古迹无罪,造反有理』。 一上报,财政部拿我们一点办法都没有。」
讲起保留运动,林慧峰青春激昂,但成为古迹之后,却是二十多年和公部门打交道,以及在古迹内经营的学习修行。1997年紫藤庐保留时还没有《文资法》,1999年时任文化局长的龙应台协调以委外经营的方式运营,但委托单位必须是法人,因而成立了紫藤文化协会,再委托紫藤庐经营茶馆,茶馆每月须上缴12万元的权利金给协会,由协会举办公共活动、展演。刘维公任台北市文化局长的时代,他们顺文化局改采国有非公用不动产标租法承租,几年后又因公告地价大涨,改回委外经营,「这过程讲起来非常复杂。」
紫藤庐2016年、2019年均经过局部修缮,这次大修,原定7月关闭,因预算审核等问题延到12月结束,她一方面要调度茶馆人力、张罗回顾活动,也担忧修缮工期拖至4、5年,以及修缮后的屋况、人事、承租条件有所改变。看着大厅收藏1997年好多名人为紫藤庐请命的动人宣言,她有些感叹,「雷骧老师走了,我们的老朋友尉天骢走了,于澎走了,台社(台湾社会研究季刊)苏南州也走了。有些人,我邀约了,无法在期限内回复,大家都太忙了。」问她,紫藤庐关门、暂时休息以前,好像一个时代也过去了? 「我觉得是,一个台湾的黄金年代。很多感触。一代人过去,一代人所成就的环境也过去了。」
更多镜周刊报导【镜相人间】谁还记得紫藤庐 台北第一处市定古迹大修前回顾【再见紫藤庐2】历经殷海光和党外运动风风火火的年代 创办人周渝在茶中找到自由【再见紫藤庐3】忧古迹修成公厕、又逢台北文资数量激增 文化局长蔡诗萍回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