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佛教之謎(上):萬花筒般的上座部信仰
佛教是泰国的重要象征,但到底什么是泰国佛教? 图/美联社
佛教做为泰国的重要象征,是多数外国人认识、体验泰国的重要途径。但到底什么是泰国佛教?想到泰国佛教,首先浮上心中的可能是大皇宫周遭的玉佛寺、卧佛寺,但随之而来的又或许会是曼谷市中心的四面佛、街边的小小灵屋、素万那普机场入境大厅高耸连排的夜叉雕像,以及乳海翻腾雕像。这些「鲜明的泰国宗教」印象,祂们都是佛教的一员吗?
我们多习惯将流行于东南亚的南传佛教归类为「小乘」(Hinayana)。小乘概念在早期西方学界,是用来指涉早期印度佛教的派别,也常指为以斯里兰卡为中心发展的南传佛教。然而,在后来的佛教学术发展中,学者认为小乘并无法妥善地代表上述两者,并带有曲解、贬抑之嫌。因此,在1950年世界佛教徒联谊会协议之后,学界不再使用小乘,而是使用上座部(Theravada) 称呼南传佛教。
不论是上座部佛教还是泰国佛教,两者都有着万花筒般的身世背景,原本看似简单的问题其实相当复杂。为了更进一步理解两者间的关系,我们得先厘清:上座部佛教和泰国佛教是什么?
泰国著名的四面佛其实源于婆罗门教,许多仪式也融入了泰国佛教当中。 图/欧新社
▎上座部佛教:看似单纯,又充满异质
按教理分类,上座部同大乘、金刚乘是佛教的三大派别之一。它承袭自印度半岛的古老佛教思想,并在斯里兰卡发展成具有显著自身特色的派别,并在12世纪起对外传播至缅甸、泰国、寮国、柬埔寨等地。它的核心教义来自保存于巴利语中的佛陀教导。
上座部的信徒认为,巴利语是最接近佛陀使用的语言,因此,他们将巴利语视为通用语言,并将巴利三藏(Pali Canon)视为共同研读、遵守的经典。至今,上述五个主要流行上座部佛教的国家,其学术界仍以巴利语经典作为最重要的参考,泰国数间著名大学的文学院、佛学院也都开设有巴利语课程。
除了突出的语言特点外,上座部佛教还有着与其他派别明显相异的地方。例如,上座部佛教在教义与僧侣戒律上持着较为保守的态度,并且有更专注研习三藏中的论藏 的倾向。生活在当代的我们常会把上座部佛教和另一个派别大乘佛教做二元对照,然而如果我们跟随着上座部佛教的发展路径,便会发现两者其实并没有我们所想的如此壁垒分明。
上座部(Theravada) 这个词最早出现于4世纪,纪录于斯里兰卡最古老的巴利语编年体史诗《岛史》(Dipavamsa),用来标志当时斯里兰卡多达18种不同佛教派别的谱系。在7世纪时,玄奘在《大唐西域记》里指出,当时的斯里兰卡(僧伽罗国)的佛教派别主要分成两部:同时有着上座部跟大乘思想的无畏山派,以及只遵行小乘的上座部派别大寺派。
上座部一词最早出现于4世纪,纪录于斯里兰卡的《岛史》。图为斯里兰卡的波隆纳鲁瓦古城,为著名的佛教遗迹。 图/维基共享
玄奘的笔下同时出现了我们熟悉的大乘(Mahayana)、小乘(Hinayana)以及上座部,且大乘与上座部是可以并存使用的,这说明当时的上座部并不是一个相对于大乘概念的词汇,而可能是对各派对长老(elders,即为Theravada字面上的意思)僧侣的敬称。事实上,根据学者研究指出,素有上座部修行指南的《清净道论》(Visuddhimagga),当中其实巧妙地融合了五世纪时印度半岛与斯里兰卡各派思想,而不是仅有上座部本身而已。
不同佛教派别,对佛教历史有着不同的叙事传统。从万花筒般的上座部发展路径,我们很难把它视为一个全然独立的派别。但不可忽略的是,近代的上座部发展,不断地自我强化、澄清,逐渐成为一个独特且有历史连贯性派别。举例而言,直到1950年世界佛教徒联谊会(World Fellowship of Buddhists) 在可伦坡成立并召开会议后,「上座部」一词才取代带有贬抑的「小乘」,成为亚洲与学术圈的正式称呼。因此,上座部成为一个「独特的派别」的概念,时间其实比我们想像得还要晚。
如果把上座部佛教置入空间观点来思考,便更能展现其概念上的复杂性。传统上,上座部的传播地图是以斯里兰卡为核心,向东传递到东南亚地区。然而,从5世纪到11世纪,斯里兰卡因为岛内争战不断,岛上的僧侣团体 (Sangha) 几近消失,需要从他地重新引进僧团。最近的一次是在18世纪,斯里兰卡透过暹罗 (现在的泰国) 僧团的协助,重建了岛上的佛教秩序。因此现在的斯里兰卡上座部佛教,其实是暹罗派 (Siyam Nikaya) 。
斯里兰卡过去透过暹罗 (现在的泰国) 僧团的协助,重建了岛上的佛教秩序。图为斯里兰卡的僧团。 图/路透社
▎泰国佛教:「综摄」色彩的宗教景观
我们很难把上座部佛教在泰国的实践视为所谓「纯粹的佛教」,因为当中并存了太多的元素。泰国学者Kanya Wattanagun 的研究 〈业力 vs. 魔法: 泰国在地佛教中的不和谐与综摄〉 提到,泰国僧团与大众佛教中,存在着巨大的代沟。其中所谓的不和谐与代沟,是从泰国佛教中区分出的三种主要元素: 佛教、婆罗门教与万物有灵信仰。这三者在信仰逻辑上有所不同,却同步实践于泰国社会中。
尽管上座部佛教是泰国佛教的主旋律,但在寺庙中仍可以看到许多大乘佛教的色彩。例如观音信仰、布袋和尚形象的弥勒佛等。特别的是,泰国官方所认定的大乘佛教,不仅有华人派(จีนนิกาย),还有越南派(อนัมนิกาย)。历史上的华人移民聚居区,如曼谷的耀华力、哒啦仔,以及泰国南部的普吉也有许多华人信仰,祭祀着本头公、清水祖师、关公、哪吒等等神祇。
这些华人庙宇的信众所操持的经典并不是上座部的巴利语经典,而是以中文书写,搭配泰文拼音的佛经。有趣的是,在华人庙宇重大节庆如普渡、九皇斋节时,泰国寺庙的僧侣还是会受邀到宫庙念经,呈现相当混合的宗教地景。
泰国华人正在诵念以中文书写、泰文注音的《佛说佛名经》。摄于曼谷哒啦仔地区。 图/作者许纯镒摄影
——▌接续下篇/〈泰国佛教之谜(下):揉合精灵、童神的综摄世界〉
——▌接续下篇/〈泰国佛教之谜(下):揉合精灵、童神的综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