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议题国际化的战略与危险

(图/美联社资料照)

从今年3月中旬美日2加2会议开始,到美日、美韩领袖会议、G7外交部长会议、G7领袖峰会、及上周的美日印澳四方资深官员会议等,拜登政府连续在与重要盟邦的双边与多边会议声明中,公开将台海和平与稳定提升为共同关切议题,即是将台海安全议题国际化的作法。

虽然拜登政府仍然主张「一个中国政策」、三个公报、《台湾关系法》,以及表态不支持台独,但是却以台海议题国际化方式,不将台湾视为中美关系的问题,而是印太战略中的焦点与机会。拜登政府将台海议题国际化,应有三个战略意涵与影响:

第一,拜登政府改变传统「美中关系」与「美中台三边架构」下处理台海议题,台海议题国际化是改以国际化、区域化台海安全议题方式,引进美国盟邦与区域国家关注台海和平稳定,表达台海动乱影响其本国安全利益。

第二,在拜登政府支持下,各国采取关注台海安全情势的宣示与政策,不仅是外交公报声明的口惠呼应,部分国家更有应对政策。例如4月底澳洲国防部长达顿警告,不能低估台湾海峡爆发冲突的风险;以及7月初日本《防卫白皮书》内容,首次指出台海和平对日本的安全保障和国际社会相当重要。

在美国的推动下,以共同关切台海安全与南海航行自由,四方安全对话国家开始共组松散的印太军事安全联盟,是以双边同盟与军事合作关系,加上扩大制度化军事演习,包括马拉巴尔四方军演、护身军刀军演等。

第三,经由台海议题国际化,彰显台湾在印太战略与民主价值的地位,进而批判大陆专制与扩张。拜登对中强调「民主对抗专制」,除有美式民主与中国体制的制度理念之争外,台海议题国际化亦可凸显台湾遭受压迫的民主受害景象,进而可强化民主国家凝聚力,共同联盟对抗中国。

对美国而言,台湾在地缘政治、民主发展、及高科技产业三层面重要性,让台湾安全在中美战略对抗中成为关键议题。蔡英文总统则认为美、日关切台湾海峡,是对中国送出一个「信号」,使得中国大陆在包含军事活动等政策决定上,不得不更加慎重。

然而,两岸关系与台湾安全议题是复杂的,非单纯制度竞争,亦非各国表达关切即可遏制两岸危机,因此将台海议题国际化有其可能危险面,笔者认为在三个层面:提早台湾问题解决时间表、压缩两岸之间的和解空间、及形成中美对决的代理战争场域。

首先,台海议题国际化最大问题与危险,是恐促北京提早台湾问题处理时间表。因关键还是北京方面的认知与解读,美国呼朋引伴号召盟邦关注台海和平与台湾处境,必然引起北京警戒与担忧,台海议题国际化的「信号」不是让北京更谨慎,而可能是更警觉到必须提前处理台湾问题。

其次,台海议题国际化对于国际与台湾民意的影响,可能压缩两岸之间的和解空间。台海议题国际化持续扩大,将会增强国际挺台舆论,影响台湾内部民意变化,甚至选举投票取向。面对国际支持与内部民意变化,国民党甚至民进党在两岸议题的务实温和主张很难取得支持,进而压缩两岸之间的和解空间。

再者,台海议题国际化的终极效果,台湾无法摆脱为中美对决的代理战争场域。虽然台海议题国际化获得盟邦各国呼应,拜登高估各国对于介入的实际意愿与能力,高举台海议题,反而限制美国的政策弹性,最终反成为中美两强对决的直接冲突场所。

日前王毅向美国副国务卿雪蔓提出,防止中美冲突失控的三条底线:美方不得颠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不得阻挠打断中国发展进程;以及不得侵犯中国国家主权,而台湾问题是重中之重。看来,台海议题国际化更加凸显台湾在未来中美对抗冲突的关键且危险地位。

(作者为前国安会副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