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籍剑桥研究员做志工 找到人生的价值

图、文/慈济基金会 林佳予

英国剑桥大学博士研究梁欣伶,从小成绩优异,就读清华大学、研究所期间,总是拨空参加志工服务,10年前梁欣伶前往欧洲知名大学深造博士,让做志工的脚步停了10年。但从小参加慈济服务活动的梁欣伶没有忘记做志工的快乐,2018年他前往葡萄牙林火赈灾、也参与联合国气候变迁会议。梁欣伶表示,当慈济志工可以找到人生价值

梁欣伶的父母是慈济志工梁昌枝、曾美玉,故事曾被拍成大爱剧场《幸福的青鸟》,父母在梁欣伶读国小5、6年级时参加慈济,带着她做环保,喜欢「动手做」的她觉得很好,于是报名参加学佛营。第一次离开家里到花莲参加活动!让梁欣伶觉得很开心,原来过去她的母亲曾美玉对她比较严格,可以出远门让梁欣伶觉得雀跃不已,对于活动中学到的歌曲也很喜欢。

当时年纪小的梁欣伶开始处于叛逆期,会发小脾气、有坏习惯,虽然长大后慢慢改掉,但高中时还是会跟母亲顶嘴。报考大学时,读护理的母亲希望梁欣伶报考医护科系,但梁欣伶不想按照母亲为她安排的方向走,自己填上想读的工科系,大学放榜后考上清华大学工科系。

虽然梁欣伶读的是国内数一数二的大学,但没有达到母亲的预期:「考上母亲任职的学校,每天一起上班上学」,仍让母亲失望。梁欣伶跟着哥哥一起参加清大慈青社,社团活动中也有慈济爸爸妈妈陪伴,梁欣伶表示,过程中开始学习如何「理性地」跟父母互动,也比较多会去体谅父母。

梁欣伶在清华大学学士硕士学位课业繁忙之余仍利用假日每个月数次和其他慈青去脑性麻痹疗养院关怀院民、协助喂饭、推轮椅。梁欣伶表示,他们无法说话、都在轮椅上,行动无法自理,连吃饭也无法自己来,让我很感恩父母给我的健康身体。

2009年梁欣伶前往德国读物理化学博士,接着在英国剑桥大学工程系担任博士研究员,自己一个人离乡背井求学,做研究也要跟不同的人相处,对梁欣伶而言,参加慈青社担任社长、区总干事全台活动工作人员等的经验,就需要与来自各地、各式各样的人相处。当时在课业兼顾志工服务过程中,也让梁欣伶学习到「抗压性」。梁欣伶分享自己每天都是寝室里最晚睡的,虽然自己的时间不一定安排的最好,但那段期间「抗压性」有比较好。

▼2018年底英国慈济志工关怀住在拖车公园露营车为家的居民,梁欣伶(右)送上耶诞礼物祝福

▼英国慈济志工关怀住在拖车公园以露营车为家的居民,2018年底一同提前庆祝耶诞节。梁欣伶(左)和志工带动唱歌小朋友很开心。

梁欣伶指出,国外研究给予的教育是:挑战老师、反驳老师的意见,自己久而久之开始贡高我慢,渐渐地也开始质疑自己过去在慈济所学到的资讯。蹉跎了10年,看到跟自己同期的慈青一个个在慈济服务、受证慈济志工,加上母亲、欧洲慈济志工会提供活动讯息给她,内心充满近乡情怯的挣扎。

2018年葡萄牙发生林火,梁欣伶跟欧洲慈济志工前往赈灾,找回当志工的欢喜,之后开始经常跟着欧洲慈济志工参加活动,也跟着参加了联合国气候会议。接着开始参与见习培训志工课程,这次专程回台受证,法号是懿薪,期许自己要薪火相传

不断在学术研究精进的梁欣伶,认为当慈济志工可以找到人生的价值。梁欣伶表示,从行为改变学(behavioural change)的观点,当人们对做的事情体验到幸福,便会自动持续,这是在慈济体验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