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积进驻高雄 市府挂保证用水无虞

北高雄许久未降雨,月世界的滞洪池几乎干枯。(林瑞益摄)

中北部一场及时雨,稍稍缓解危急旱象,但水情警报仍未解除,反观有「护国神山」之称的台积电公司已进驻高雄楠梓区,桥头科学园区也发展在即,由于高雄多日来不曾下过「大雨」,令民众对于可能到来的旱况感到极度忧虑,不过,高雄市政府水利局对此多次表示,目前水情无虞,且台积电使用的将是「再生水」,民生与工业用水并不冲突,盼能缓解市民不安感。

「大雨」指24小时累积雨量达80毫米以上,或时雨量达40毫米以上。高雄于2022年至2023年上半年经历旱灾,有超过600天没有下过大雨,高雄为此与中央合力挖凿110口抗旱水井,以备不时之需。高市府目前已整备63万吨包括伏流水、地下水及再生水等备援水源,随时可以供给大高雄地区使用。

高市府水利局说,目前水情是正常的,虽因枯水期末、高屏堰流量降低至8.3cms,相较于百年大旱同期3.8cms已转为橙灯,现阶段供水都是正常的,常态水源供应可满足每日公共用水量约150万吨。

为了活化有限水资源,经济部水利署办理的曾文南化水库联通管工程,将于近期试水运转,可送水至高雄、台南;并对于在北高雄兴建海水淡化厂,目前已在做可行性评估,未来可望再提升高雄市供水稳定。另外预计2026年完成里岭伏流水兴建工程,每日可再增供10万吨水量。

对于再生水厂,高市府已发包兴建的再生水厂包括桥头及楠梓再水厂,预计2030年完成管路,可供应每日11万吨再生水给台积电使用。

不过,为了找再生水,桥头水务公司在过去数个月在桥头区与冈山区积极埋设地下管线,也引发部分民怨。民众抱怨水务公司只顾挖管,出了门才知道必经道路因挖设管线无法通行,得绕路而导致上班迟到。高雄市副市长林钦荣对此回应,会加强市府的横向联系,并请里长提早公告给民众,以免民怨上升。

虽然目前高雄水情正常,但为防雨季延迟,高市府水利局仍吁节水,以增加旱季时的供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