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科大协助社区活化 修复复学人新村
台科大团队到学人新村现场踏勘,了解当地居住现况。(台科大提供/李侑珊台北传真)
台科大团队打造智慧对话机器人,透过手机即可了解社区避难路线、紧急设施位置。(台科大提供/李侑珊台北传真)
台科大营建系、建筑系师生团队协助公馆城南聚落建置防救灾系统,深入社区开设防救灾课程,并且打造智慧对话机器人,居民可以透过手机快速取得社区避难路线、紧急设施位置,此外台科大也将早期国防医学院驻华教授宿舍学人新村的老旧房舍修复活化,协助保存珍贵军医文史。
「社区更新活化与韧性提升计划」由台科大营建系邱建国教授团队,带领台科大师生组成服务团队,以公馆城南聚落区域的水源里、富水里、学府里为基地,结合社区推动防救灾工作,融入历史建筑更新活化议题,协助社区迈向永续与韧性。
台科大建筑系大四学生郑翔文(左)、郭子榕(右)参与学人新村模型制作。(台科大提供/李侑珊台北传真)
灾害发生时该往哪里逃?紧急设施在哪里取得?台科大团队在公馆水源里、富水里、学府里实地踏勘,为社区进行环境诊断和调查,拟定防灾对策,并且将资讯数化,开发出三组LINE对话机器人,只需透过通讯软体就能和智慧机器人互动,查询重要紧急救护与避难设施位置、历史灾害、即时天气和社区文史建筑介绍。
为了推动社区防救灾工作,台科大团队也前进社区举办相关课程讲习,和里长及居民互动,从道路逃生动线、房屋配线老旧、阳台盆栽掉落等面向,找出环境中易致灾的因子,协助邻里建立防救灾组织。
位于富水里的学人新村是早期国防医学院驻华教授及院长的官舍,现为历史建筑,台科大除了协助学人新村文史资料调查、纪录房屋整修工程,团队也特别制作全区基地模型,透过模型用不同角度审视社区环境,提出适当的防灾策略,并且将空置房舍打造为防灾教室,推动防灾教育。
台科大建筑系大四学生郑翔文参与了学人新村模型制作,以及老旧建筑整修工程纪录,郑翔文表示,课堂上总是提到「社区活化」,但是很少有机会实际参与,这次终于有机会参与旧社区再规划,而且连平常难得一见的木构造建筑,都可以在学人新村看到,甚至纪录房屋整修工程,是非常难得的学习经验。
特别的是,今年台科大也将实作场域延伸到海外地区,与尼泊尔加德满都大学(Kathmandu University)、特里布万大学(Tribhuvan University)合作,协助当地育幼院整治边坡,由台科大提出紧急处理对策,交由当地合作单位施工,提供院童更安全的生活环境。
参与尼泊尔边坡防灾的营建系硕二学生李承益表示,该地区的边坡不稳定且缺乏有效的排水系统,为了提出适当的处理对策,台科大团队特地到乌来进行边坡监测实习,学习仪器的原理与使用方法,增加实务经验,最后提出透过截水解决排水系统问题。李承益说,以前只能在课堂计算各种安全系数,法规也都是计算式,有了实作经验后,更了解参数是怎么来的、参数有哪些实际影响,对边坡防灾更有概念。
台科大校长廖庆荣表示,台科大附近就是公馆城南聚落,透过计划让学生有机会实地走进社区,现场踏勘搜集图资,从生活周遭的场域做起,发挥营建和建筑专长打造更安全的居住环境,培养都市防灾与文资保存兼具的设计规划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