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商调整供应链 处分大陆资产要小心
(资诚(PwC)会计师事务所、普华商务法律事务所及普华国际财务顾问公司日前举办「台商处分中国大陆公司股权或业务交易实务论坛」。图/资诚提供)
资诚(PwC)联合会计师事务所、普华商务法律事务所及普华国际财务顾问公司日前举办「台商处分中国大陆公司股权或业务交易实务论坛」,协助台商掌握两岸最新并购趋势与脉动,并针对台商在处分中国大陆公司股权或业务交易时的实务问题或因应策略等事项进行论述与解析,有助台商规划处分中国大陆投资的途径与方式。
在中美贸易战及新冠肺炎疫情下,近年中国大陆本地劳动成本上升、产业结构调整等因素,促使台商不得不正视风险分散的必要性,调整在中国大陆的投资与业务,重新思考全球布局策略。
普华国际财务顾问公司董事周容羽表示,中国大陆经贸环境陆续受到国际关税调升、保护主义及爆发式疫情等各种面向冲击,加上当地基本工资调整、落实社保缴征、反避税查核、环保标准提高以及市场竞争的剧烈变化,例如产业转型、打造自主供应链等因素,导致中国大陆市场已非某些台商投资的首选区域,部分西进台商选择退场,亦有部分台商开始转移对中国大陆的投资,并透过全球化布局来分散风险。
周容羽建议,台商应定期检视布局策略,综合评估自身竞争力及中国市场机会后,进行策略拟定并透过体质调整后,重新聚焦于未来具竞争力之业务,有助台商在全球的业务发展。台商调减中国大陆市场资源之际,海外供应链的布局与调整,除提升成本竞争性外,更应转型升级,创造附加价值,潜在方向包括提升研发与客制化服务能力,成为向客户co-design之最佳伙伴,还有依产业属性建构智能制造强化核心竞争性。此外,台商也可建构合作平台,提供整合性服务。透过聚焦精实,重塑企业价值。
普华商务法律事务所律师马硕远指出,台商处分中国大陆业务常见交易模式有「股权交易」与「资产交易」,不同的交易模式将产生不同的法律风险考量。在规划调整或处分中国大陆业务时,应针对实际需求就交易模式预先评估,以保障投资价值,并避免交易完成后产生的额外法律风险。
马硕远建议,台商处分中国大陆企业股份或业务时,因应中国大陆外汇管制的相关法律规定,应事先透过合理的交易架构设计与合约安排以掌握交易环节及付款时程,避免产生交易风险。尤其在交易价金汇出机制上,利用相关的付款条件与共管帐户设计可进一步维护台商利益,并确保交易安全。
资诚联合会计师事务所税务法律服务协理詹为雅分享并购流程所涉税务面议题,包括台商出场的税务架构规划、尽职调查评估、协商及后续履约阶段,并分析不同出场机制涉及的税负议题及优劣势比较。评估过程中,可能的税务法令变动如CFC也需一并纳入考量。另外,台商处分中国大陆资产后之所得回台抵缴营所税所需的相关文件与规定,也须提前留意相关税务法令之要求,以提前准备。
资诚联合会计师事务所税务法律服务会计师谢淑美观察,在规划阶段以卖方立场而言,在层层税负下,交易架构模式将涉及最终卖方实际上可取得价金之多寡,因此出场的交易模式乃规划阶段之重点。同时,在实务操作上,中国大陆各地税务部门可能对某一税务议题有不同见解,台商在规划处分中国大陆业务时,应事前与当地税务部门沟通以确保顺利出场。
普华永道咨询(深圳)有限公司执业会计师覃宇认为,台商退出中国大陆市场包括中国大陆公司分立后出售、出售股权不同情境下成本认定、以及台商出售包含中国大陆公司在内的多国家标的出售。覃宇提醒台商在处分中国大陆公司股权或业务时,应适时评估税务风险,并留意相关税务规定所需的时程要求,提早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