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10企業 無塑改革當先鋒

全球塑胶公约第五次谈判会议在南韩釜山举行,并邀请各国企业代表在「延伸生产者责任」展区设立摊位。图为口罩等塑胶制品在不当处置下,加剧塑胶污染。特派记者侯永全/釜山摄影

全球塑胶公约最终谈判(INC-5)步入第二天,各国代表正紧锣密鼓地讨论公约文本,紧邻谈判场的BEXCO二馆昨举办多场活动,从企业角度谈如何落实的「生产者延伸责任(EPR)」,让业者将产品生命周期产生的环境冲击纳入考量。

超过三五○家企业签署「无塑改革先锋(Champions of Change)」倡议,支持塑胶减产、逐步淘汰一次性塑胶,台湾有十家企业加入签署,分别是云品温泉酒店、未来餐饮有限公司、Kawas嘉瓦士、华生饮水、印花乐、Loopick 循拾、配客嘉、环海净塑、直接跟农夫买、主妇联盟消费合作社等。

绿色和平台北办公室减塑专案主任张凯婷表示,连署企业仍陆续增加中。台湾应发挥减塑影响力与国际接轨,也希望台湾政府可以看到企业积极支持源头减塑的声音。

连署企业之一「环海净塑」共同创办人汤诚说,环海净塑在二○二二年刚投入循环杯事业时,「减塑已经是国际的共通语言。」期待塑胶公约制定后,能驱动政府更积极支持重复使用系统,也带动各界发展创新方案。

国际经合组织(OECD)循环经济小组负责人博基(Peter Börkey)表示,比起业者自愿做EPR,由政府立法推动强制性的EPR更有效,也有助于确保透明度和公平竞争。

欧盟是EPR制度先驱,车辆、电子产品、电池等都纳入EPR规范,瑞典甚至对轮胎有相应的EPR法规。瑞典全国塑胶协调小组负责人史登玛克说,瑞典有两大「生产者责任组织(PRO)」,替旗下注册企业进行产品回收和处置工作,以符合EPR法规规定。

台湾超过九成五是中小企业,史登玛克说,大公司可快速应对市场趋势、汲取法规新知,但中小企业可能仅认为自己只是做个生意,没有意识到作为生产者,也该负起责任。「这对政府来说是个挑战,必须把握各种接触中小企业的机会,推动他们加入EPR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