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3成长者多重用药 医曝7潜在风险

罹患多重慢性病及多科就诊长者不断增加,多重用药问题日渐受重视。(本报资料照)

我国将在明年迈入超高龄社会,罹患多种慢性病且多科别就诊的长者不断增加,「多重用药」问题日渐受到重视。医师指出,我国服用5种以上药物长者约3成,接受长照服务长者多重用药比例高达8成,恐提高药物副作用及交互作用风险。

一名陈姓奶奶罹患多种慢性疾病,经常在不同医疗院所就诊,每次看诊时都会向不同医师,描述自己相同的不适症状,因此服用的药物越来越多,长期下来连自己也搞不清楚每个药物的用途。

国泰综合医院老人医学科主治医师郭惠伶表示,随着药物数量增加,陈奶奶压力逐渐变大,每天光是服药和整理药物就很疲惫,因此前往整合门诊求助。医师询问发现,陈奶奶服用多达15种药物,包括不同医院开立的类似成分肠胃药。经药物整合,陈奶奶至少减少服用7种药物,减轻频繁领药的负担,服药量减少也让她心情放松许多。

郭惠伶说明,多重用药通常是指使用的药物数量超过5种,或是服用没有相对应临床适应症的药品。造成多重用药的常见原因,包括多种慢性病、于多科别或不同医疗院所就诊、开立更多药物治疗前一种药物副作用所引起的症状(即所谓的串联性投药)以及自行购买成药服用等。

近年研究显示,老年病患中,服用超过5种药物的比例约为28%;而在较衰弱且需要长期照护服务的老年病患中,多重用药的比例更高达84%。郭惠伶说明,由于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身体组成会发生改变,肝肾功能退化,造成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除能力受到影响,使得药物副作用及交互作用的风险进一步提高。

郭惠伶指出,多重用药已被证实与老年人多种不良预后密切相关,包括增加跌倒风险、药物间交互作用、药物不良反应、住院风险与住院天数增加,甚至提高死亡风险,也与认知功能障碍及整体生活功能下降有关。

郭惠伶建议,为了避免多重用药带来的潜在问题,建议民众在开药或领药时,向医师及药师了解药物的使用原因与治疗目标,并适当纪录与分类药品。在回诊时,务必向医师告知服药状况,如用药后效果、是否按时服药,并评估是否需要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