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97%森林火災皆人為!林木固碳成果付之一炬 生態改變碳儲量也降低

民国110年4月12日,南投鱼池国中后方林班地(埔里73林地)发生火灾,延烧面积约13座足球场的面积,如今三年过去了,空拍镜头仍显见火吻过的痕迹。记者王彦钧/摄影

全球气候变迁,各地极端灾变频传,台湾原降雨集中在梅雨及台风季节,如今却也常出现雨季不下雨的情况,而枯水、干燥期变长,也使得森林火灾的风险提高,严重威胁台湾减碳、固碳的进程。

民国110年4月12日,南投鱼池国中后方林班地(埔里73林地)发生火灾,耗时四天才把火完全扑灭,延烧面积达12.76公顷,约13座足球场的面积,一整片山头焦黑一片,如今三年过去了,记者实地走访,环境虽已逐渐恢复生机,但苗木尚未成林,空拍镜头仍显见火吻过的痕迹。

台湾目前有约1063名森林护管员,平时负责森林资源调查,以及管理、巡护等工作,可一旦发生林火,他们得立刻着装负起救火任务,林业署埔里工作站机动救火队队长古仲凯表示,每年十月到隔年四月,是台湾林火的好发期,主要的原因为降雨少、环境相对干燥,用火不慎即可能酿灾。

数据显示,民国100年至112年间,有共计506起大大小小的森林火灾,但却有高达九成七的林火原因是人为因素,其中又以农垦用火不慎占比近三成为最高,其他如山区活动、焚烧垃圾、民俗祭仪等也都有超过百分之十的比率,于此显示宣导山区安全用火比救火更为重要。

面对气候变迁,减碳和固碳是全球共识,台湾森林面积219.7万公顷,覆盖率超过六成,约为全球平均值的两倍,其中树木对二氧化碳的储存量,更高达为7亿5千4百万公吨,因此每一次的森林火灾,将使这些被树木所吸收的二氧化碳,重新被释放回大气,这也大大地减缓台湾减碳和固碳的进程。

台大森林环境暨资源学系副教授郑智馨表示,林火是直接的二氧化碳排放,但燃烧程度会因不同的森林类型而有所差异,如林木的燃烧程度较草生地低,碳转换率也会相对较低,不过整体而言,每一次林火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是不容小觑的。

每一次林火都可能改变当地的动物相、林相、植物相,郑智馨以台中大肚山为例,昔日卫星影像可见大片相思树林,但如今已被大黍草生地取代,因大黍易引火燃烧,相思树无法承受多次火烧,及抚育期相对较长,因而逐渐改变了当地的生态样貌。

经过多次林火,大肚山除了生态样貌被改变之外,郑智馨指出,从碳储存量来计算,大黍的碳储存量仅约相思树的百分之五至百分之十,因此在多次的火烧后,除了相思林所吸收的二氧化碳被重新释放回大气外,当地林木的碳储存量,也因相思林消退而大大损失。

民国110年4月12日,南投鱼池国中后方林班地(埔里73林地)发生火灾,延烧面积约13座足球场的面积,如今三年过去了,空拍镜头仍显见火吻过的痕迹。记者王彦钧/摄影

林业署数据显示,民国100年至112年间,有共计506起大大小小的森林火灾,但却有高达九成七的林火原因是人为因素,其中又以农垦用火不慎占比三成为最高。记者林雍琁/制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