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人看大陆》我们跟李白 不说两家子话(下)

当然,这可能跟我见识浅薄有关,但确实已经在很多不同场合、不同课堂、不同社会运动街头上,遇见过太多人只是顾着推销、宣扬自己的理念,从来不管另一边、另一派在说什么,一个劲儿的试图灌输自己的「教义」、「信仰」,然后希望大家都只接受一种观点,最后自称多元包容……这种类似神棍骗子的意见者、意见领袖们、有许多已经借由最新的时代下所产生的科技,摇身一变成为网红,成为利用、操纵小众媒体、成为一方的意见引领者。

千万不要放弃思考

当然,在这个时代里面,被锁国式的岛国教育,或者又称台独式教育底下成长,又对于历史课程无感,乃至于对于中国台湾分离、疏远而视之为理所当然的这些一个又一个的切香肠现象,又在媒体大乱斗、集体沉沦的这种无望的环境之下,被称为「天然独」的与我同一个世代,似乎连思考都不用的一般的,直接照单全收的接受外来讯息,这些,是老师口中的要格外警醒、特别小心的,因为这会让我们懒惰、放弃思考。

第一堂课在这样的情况下结束,其实我原本还没确定要选这堂课,但是经过课堂上的精釆讨论,以及老师适时、及时的引导、解析,我当即便确定了要继续上这堂课的念头。虽然原本只是想说在这堂课开学前两周「试听」看看,预备开始听这位老师讲两岸关系的基本整理与介绍,怎能预料到他冷不防突然丢出这样那样的问题,但这样火辣辣的刺激感觉,在我心中自然是百感交集,这样才是真实的讨论吧,而不是那种大家随便讲讲的政论节目,随便扣上一顶帽子,就能够假装深入的天花乱坠的讨论一、两个小时。

这堂课有另一个有趣的地方,在于修这门课程的同学们,真的是来自于五湖四海,当然主要是华人,不过,这些「华人们」之间,有来自中国大陆的,有本地台湾学生,也有马来西亚人、新加坡人、以及其他周边国家的侨生。

原先,我们都知道换位思考的概念,比如说是双方要能够体谅、理解,设身处地的进入对方的思考领域,用对方的角度来设想,这样一来就能够尽可能的同理,并且能够有效化解两边原有的坚持,降低不合理的索求与强度。然而由于此次课程多了不同国家的学生,导致大家换位时多了更多种组合、不同的变化。

民族大义爱国情操

不过,最多时候的中国大陆学生与台湾学生的扮演者,在南海议题上都选择了合作,这首先是因为最初始那组学生(真的是中方学生扮演中方,台湾学生扮演台方)他们率先援引在1974年时的西沙海战,当时,中国大陆在毛泽东的指挥下,海军舰队借道台湾海峡开往越南,而当时的蒋中正总统没有阻挠。后来,史家评价蒋中正总统这一「默许」,是站在民族大义的制高点上,为中华民族立下表率与标竿。

两军交战,在那个剑拔弩张的紧张情势之下,原先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会造成双方原本的敌对意识更加草木皆兵,然而,西沙群岛的领土主权争议,是放在双方之间,有更多重要的民族大义必须捍卫,中国人从1840鸦片战争以来受尽世界列强侵略,签订无数不平等条约,在八年抗战的惨淡情况下,用血肉筑起我们新的长城,这种民族意识跟国族想像,远远大于内战延续,因为我们同是中华儿女,有义务与责任来保护我们的土地与家园。

当时,两岸同学在那场兵棋推演之下,双方义正严辞、正气凛然的说出这样的话,让在场的其他学生全体肃然,老师在讲评时更是几次哽咽:「这样的庄严大义、民族情操,我已经很久没有看到过了。我不是说你们一定要装成某种文天祥式的悲壮热血,但是国际竞争讲究实力与利益,各国之间结盟基于利益考量,没有永远的盟友,反倒是两岸之间,与生俱来的血浓于水、一脉相承,在抵御外侮时,这种不需过多语言就能有的默契跟信任,实在是我们应该好好运用的资本。国际舞台上,两岸能携手合作的地方实在太多,如果能够记得,用智慧跟情感牢牢合作,那么你们的未来,就会能够有机会开创比我们上一代更大的版图。」

老师最后讲评的时候落泪了,他说,很多年没有看到新一代的学生还能够讲出这样的话,多数学生是必修学分所以来听课,意见不同也闷不吭声,不为自己的主张跟立场而据理力争。但他多年来始终期待,有更多来自两岸、世界各地的华人子弟与下一代能够从这堂课上展现出什么、带走些什么。

老师拿下眼镜,用袖子擦了擦脸,有位同学适时递上了纸巾。那天是老师有感而发,感触最深的一次。他说起他的家族史,从山东来台湾,他在台湾出生,却始终记得父亲母亲从小告诉他的家族故事,那段颠沛流离的流亡迁徙虽然不属于他,但是却牢记父母说过的,在台湾落地生根,也希望有天能够落叶归根。

落地生根落叶归根

我在这位老师身上,看到了一个心怀大中华文化的轮廓的「中国人」,虽然他常在我们前面自嘲的说,他已是他同一个世代里面,少数的那些还怀抱着「三民主义、统一中国」、「民吾同胞、物吾与也」的情怀。而那样的史观,那样的情绪,对我们这个世代而言,已经逐渐只存在于电影跟史书里了。但我始终不愿意它成为过去式,希望还能是继续进行曲。

老师是这么说的:「入台湾而台湾化,或者是在台生长而对台湾抱有情感,都是能够理解的,但是台湾是我们的家园,就算我们不回去大陆,『中国』,仍然是我们共同的祖国,我希望你们能够心平气和的去从大历史的角度思考,然后作出属于你们自己的决定。」

还记得,日前仙逝的余光中先生,还记得他那首磅礡壮阔、气势万千的《寻李白》:「……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从开元到天宝,从洛阳到咸阳/冠盖满途车骑的嚣闹/不及千年后你的一首/水晶绝句轻叩我额头/当地一弹挑起的回音……」大国气象,文化寻旅,在在都是我们血脉里的荡气回肠。

「要是能重来,我要学李白。」(《李白》.李荣浩),因为我们跟李白,是同一国的,不说两家子话。

(全文完)(简史诺/台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