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人在大陆》我是怎么应付大陆酒桌文化的
酒桌游戏。(网路图片)
刚去大陆时不懂酒桌文化下的那套潜规则,还很奇怪为什么一个挺照顾我的台湾前辈一直告诉我:「必须喝,就得喝。」整一个饭局过程,他不只一次跟大陆领导说我能喝,现在看来,原来是有心相帮。
那次我吞下的白酒是过去一年的总量。
如果没有「千杯不醉」的功底,要应付大陆的酒桌文化,还得会装才行。否则一通拚酒,分分钟你就得抱着马桶,上演一出相亲相爱、缠缠绵绵到天涯的戏码。
在我看来,酒桌文化和历史上渊源流长的酒文化不同。少一个字,意义上,那是差之千里。
这里先来谈谈酒文化,传统上的酒文化,因情而动,比如李白的《将进酒》,「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细读来,豪情奔放,使人有浮一大白、不醉不归之感。
又或者「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浅斟细酌,不胜寂寥。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从来只听过「把酒言欢」,可没人把菜言欢。好友相聚,不来壶酒,可就少了点味道了。
古人饮酒,醺醺然,飘飘然,都是自娱娱人,图个情绪和氛围。
那么,酒桌文化是什么概念?酒桌文化是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一个现象,是一种劝酒的陋习。这陋习的核心是——人情与不对等权力下的支配欲。
「小康啊,你在饭桌上就只知道吃,怎么不拿起酒杯跟领导说说话?」
「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
「咱这聚会开心着,怎能一直喝饮料?自罚三杯。」
在这场合中,千万不要把「我不会喝酒」挂在嘴边,稍微有点情商的人都懂。你不喝,就是不给领导面子。敬酒是尊重,拒绝就是瞧不起。一个不会做人的人,哪能拿到人际关系的通行证?
敬酒也有很多注意事项,领导互相喝完,你才能向领导敬酒。可以很多人同时敬同一人,但绝对不能一人敬多人,除非你是领导。别人敬你酒时,即使不会喝,也要小抿一口。敬别人酒时,如果是碰了杯,就一定要喝光杯里的酒,你可以对被敬酒的人说「我干,你随意」,以表礼貌和大度。不碰杯的话,就得视情况而定,绝对不能对方喝了一大半,你自己却只是舔了舔酒杯,要知道,这时候是你在敬人家酒。如果对方喝完了,你也要尽量喝光。
在社会上摸爬滚打,除了守规矩,还要明晰各项潜规则。你心里叫苦连天,看着领导笑咪咪的脸,还以为领导爱喝,其实领导只想看你喝。看着你明明不情不愿,却不得不咬着牙,只差没把酒杯吞下肚,那么他胸口就有了一股支配欲了。滚烫的喉,热烈的口,激动的心,颤抖的手。你越是推辞不过,唯唯诺诺,他越是兴奋。老子当年也是这么熬过来的,凭啥你就能躲过?
看出关键了吗?酒桌文化说白了,就是劝酒与喝酒的过程。这玩意儿是精华也好,糟粕也罢,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面前的领导或是甲方爸爸喜不喜欢。他喜欢你喝,你就得酒鬼上身,人在外地,总不能以自己等会儿要开(骑)车为理由推掉。
醉翁之意不在酒,这就是酒桌文化下的潜规则。
体验过几次酒桌文化,知道这种觥筹交错的场合万分由不得人,所以我开始装作矜持,让他们逼我喝,半推半就,不行不愿,然后伪装成不胜酒力的样子,吐露出对对方、甚至是对这次聚会的推崇之情。等到这场合中的人大多酒酣耳热,我便悄悄地把分酒杯里的白酒换成白开水,这时候酒局早已进行了三分之二,压根儿没人注意到你。到了这阶段,就换你敬酒,拉近关系。
现代年轻人纷纷吐槽酒桌文化,那么,酒桌文化会消失吗?只要酒桌文化的内核,也就是人情与不对等权力下的支配欲,永远流淌在这社会的人际网络中,它依然就是社交的一种工具,依附于支配欲下的一种载体。
你只有让自己变得更强,足以当起那位多人敬同一人的核心人物,然后铭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避免让下一代年轻人再次吐槽酒桌文化。(万里西风瀚海沙/台南)
【征文启事】
中时新闻网「两岸征文」栏目,征文主题:台湾人看大陆、大陆人看台湾、两岸看世界、两岸一家人、两岸新时代,欢迎全球华人投稿。
期盼作者透过亲身经历的故事,刻画两岸社会肌理,描绘世界见闻,打破刻板印象,促进两岸民众相互了解、建立全球视野,向读者展现时代的脉动与发展趋势。
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
脸书粉专https://www.facebook.com/520ROC,欢迎线上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