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首次人工環境成功繁殖刺龜萌樣現身 海科館傳喜訊
台湾首次人工环境成功繁殖六斑二齿鲀,海科馆传喜讯。图/海科馆提供
国立海洋科技博物馆养育的海洋生物今天传喜讯,饲育于潮境智能海洋馆的河鲀妈妈(六斑二齿鲀)今年初无预期产卵,在饲育人员悉心的照料下,六斑二齿鲀卵从孵化到幼仔稚鱼的成长,将近2个月的时间,已成功健康长大,今天可爱模样见客了。海科馆说,这是六斑二齿鲀首次在人工环境下于台湾首次繁殖成功的案例。
海科馆说明,六斑二齿鲀(Diodon holocanthus)又名刺规、刺龟、气瓜仔、气球鱼等,其体型呈圆筒状,全身布满棘刺,一遇到危险时,就会奋力吞水膨胀身躯,有着可爱讨喜的模样,是许多人喜爱的海洋生物。而其特性,幼仔稚鱼时期都在海洋上层随着洋流生活,成鱼才会回到较浅的岩礁海域,人们很难看见幼鱼时期样貌。
六斑二齿鲀的受精卵呈现透明、圆球状,并会漂浮在水中,卵粒粒粒分明像是珍珠粉圆般还带有弹性。国内之前没有六斑二齿鲀繁殖的纪录,海科馆的饲育员仅能凭借着过往饲育、繁殖其他生物的经验,小心谨慎地呵护。
照顾河鲀宝宝的过程非常繁琐与辛苦,由于不是所有的卵皆能顺利孵化,需要用肉眼仔细判断卵是否健康,并将不健康的卵汰除,避免影响健康卵的生长;而卵孵化的过程中,需要打气维持水流,让卵保持在水中漂浮。
海科馆产学交流组主任陈丽淑说,海科馆研究人员与饲育人员绞尽脑汁凭经验判断及以各种现有的饵料生物着手饲养,并在有限时间内查询文献,甚至与国外学者交流。有趣的是,在与日方学者交流中,双方观察到的是河鲀妈妈基本上喂什么吃什么,可说是不挑食也是非常贪吃的海洋生物,但稚鱼在日方经验是不挑食的,但台湾河鲀宝宝却有严重的「挑食」现象,也让照护的饲育人员伤透脑筋。
为了避免食物太单一、导致河鲀宝宝营养不足,海科馆饲育人员更到野外采集螺类、藻钩虾等不同饵料生物,且一天喂食5到6次以上,才终于成功让河鲀宝宝愿意吃下各种食物。
海科馆馆长陈素芬表示,海科馆这次成功饲育出六斑二齿鲀宝宝,也让民众有机会目睹难得一见的幼鱼样态与逗趣的可爱模样。
台湾首次人工环境成功繁殖六斑二齿鲀,海科馆传喜讯。图/海科馆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