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通史》白话文版问世
历史小说《傀儡花》改编成电视剧《斯卡罗》,读者可相互参照。(公视提供/本报资料照片)
连横曾孙女、连震东文教基金会执行长连惠心。(本报资料照片)
1914年37岁的连横。(摘自网路)
《台湾通史》于2023年完成白话文版。(连震东文教基金会提供)
《台湾通史》2021年问世满百年,在时隔两年后,由文史学者陆续投入转译的白话文版也宣告完成。作者连横的曾孙女、连震东文教基金会执行长连惠心表示,《台湾通史》补足了现在历史课本读不到,近270年中国人在台湾治理的历史,第一阶段先让更多人不会因为文言文的距离感而亲近《台湾通史》,再接下来将会制作YouTube影片,「到时候应该是任何人都能看懂这段历史故事」。
十八位学者 耗时两年
连惠心感慨自己曾听闻的对话,小学老师问:「中华民国的前一个朝代是什么?」小朋友回答:「日本啊!」连惠心回忆自己的学习经验,虽然小时候因父亲任外交官而长时间在国外,但中文课一点也没落下,「妈妈会拿着台湾的小学课本教我们,该学的历史、文化也都在其中,但现在的课本好像学不到这些。」
鉴于愈来愈多人对于历史没能有更全面的认知,文言文的课程也愈来愈少,眼见父亲连战心心念念多年的《台湾通史》白话文计划还未能开展,连惠心认为只邀请一位大儒转译,势必会耗费10年、20年功夫才能完成,决心邀请学者群策群力,「一开始也没办法想像有哪些学者会愿意参与,有些学者直言受到压力不便参与」,幸而最终邀集17位学者参与翻译,再由一名学者统筹修润,共18名学者在两年内完成了白话文版。
《台湾通史》作者连雅堂在自序中曾言「台湾固无史也」,清乾隆时所修的《台湾府志》也只局限于各区域,和全岛的史事无所关连,然而台湾自海运开通以来成为西方势力所争之地,外交和战争祸事接连而来,过去的史书中也都未提,而后朱一贵、林爽文等反清复明的民变也未有完整记载,「夫史者,民族之精神」更是为人处事的警惕与借镜,因此用了10年的时间完成《台湾通史》,从隋代开始至台湾割让日本为止,希望将台湾300年来的史料巨细靡遗呈现在其中。
制作影音 看懂台湾史
参与转译的学者,嘉义大学应用历史系教授吴昆财指出,此书完成于《马关条约》后台湾割让予日本,因此特别感慨于受异族统治时「身为台湾人,不可不知台湾史」,虽不必论断连雅堂先生在台湾史的地位是后无来者,但《台湾通史》所开创的体例:具通史性质,又具备纪传体例,「前无古人堪为学界共识」。
吴昆财指出,《台湾通史》堪称台湾的百科全书,举凡矿产、交通、宗教、风俗、工艺、农业都以〈志〉的体列搜集其中,在此时读《台湾通史》,除了传承民族精神,亦是温故而知新,让今人知道先人祖辈的食衣住行、经济制度,也知道后人又完成了哪些典范。
《台湾通史》中的〈列传〉,多有文人志士为这片土地付出的筚路篮缕,吴昆财指出,以广东来台的陈殡为例,即是知名的清官,一生奉献,身后两袖清风,台湾人感念他,如今在台南的北极殿还供奉有其神像;又如有「台湾孔子」之称的沈光文,在台组织有「东吟诗社」,也对台南善化的原住民有医疗、文教的贡献。
为了让年轻世代亲近、阅读《台湾通史》,完成白话文版是第一步,连惠心指出,白话版接下来会致赠各国、高中图书馆,第二阶段则是已在进行的影音化,未来将逐步在影音平台释出,「白话文是让所有的人都能读,影片则更轻松一些,让学龄儿童也能看懂历史故事。」连惠心表示,一如期待自己的孩子能从小读历史以缅怀祖先,传承民族精神,连震东文教基金会也将持续致力于让这块土地的孩子,保有慎终追远的人文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