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为什么重要? 世界经济没它无法运作

前台大校长、经济学家孙震。(本报资料照片)

孙震新书《等闲识得东风面:当亚当.史密斯遇见孔子》(天下文化)

二○○五年五月十六日,亚洲版《商业周刊》(Business Week)封面报导主题:「台湾为什么重要?」(Why Taiwan Matters?)副标题是「世界经济没它无法运作,这就是与中国维持和平所以重要的原因」。这篇报导开头并说:「想要找到全球经济的隐藏中心吗?开车走一趟台湾的中山高速公路。由此可以到达那些连接美国的广大市场和数位化研发中心,与中国的巨大制造中心的(台湾)公司。」这里所指的就是台湾新竹的科学工业园区。这篇报导并列举了台湾七项科技产品巿占率排名世界第一,三项产品排名世界第二。

台湾科技产业发展的成功有三个重要的条件。第一,工业技术研究院,简称工研院。一九七三年,经济部孙运璇部长经过立法,将经济部所属的三个研究机构:联合工业研究所、矿业研究所和金属工业研究所,从经济部分出,组成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解除政府机关用人和薪酬的限制,使其得有较大的自由,晋用人才,从事应用科技的研发,协助提升台湾产业的技术水准。联合工业研究所后改为化学工业研究所,矿业研究所改为能源与资源研究所,金属工业研究所改为机械工业研究所。

一九七四年,为配合积体电路开发,成立电子工业发展中心。第一阶段积体电路研制成功,从事量产后,电子中心升格电子工业研究所。后来为配合国家科技发展,成立材料工业研究所;电子所也扩大为三所,另增电脑与通信研究所与光电研究所。

第二,新竹科学工业园区。科学工业园区是国家科学委员会主任委员徐贤修提出的概念,徐贤修鉴于当时美国科技产业的发展,蔚成新兴产业的主流,而这些新兴的产业多集中于科技教学研发有成的大学附近,如加州矽谷、麻州波士顿和北卡罗来纳的三角地区,又感于台湾经济发展终需走上科技产业的道路,所以向政府建议设立科学园区,以便利科技产业的发展。

科学工业园区于一九八○年在新竹成立,为厂商提供租金低廉的土地、完善的公共设施与各项服务、研发计划的奖励与补助,以及单一「政府窗口」,以排除复杂而效率低的官僚系统对投资与经营可能构成的障碍。新竹科学园区邻近工研院与以理工著称的清华大学与交通大学,可以提供研发和人才方面的支持。众多科技厂商在园区中形成群聚效果,得享「外部经济」的利益,使竞争力提升。园区并有双语学校便利国外归来员工子弟就学。新竹科学工业园区在政府的用心经营之下,堪称世界上最具绩效的科学园区。

第三,科技顾问与全国科技会议。一九七八年六月李国鼎请辞财政部长获准,转任行政院政务委员。十二月行政院成立「应用科技研发小组」,由李国鼎担任召集人,负责协调有关部会科技发展,支援国防、民生与经济建设;后并筹办全国科技会议。

一国的科技研发与科技产业发展需要人才。我在这里特别想说一下,第二次全国科技会议研订之「加强培育及延揽高级人才方案」,对台湾高等教育与科技发展的重大贡献。台湾的教育发展配合经济发展,循序渐进。早期重视国民教育的普及,以培养明理守纪的公民与勤勉好学的人力。一九六八年将国民教育从六年延长为九年,以提高人力素质,并减轻小学升中学的压力。一九七一年重视职业教育,将一般高中和高级职业中学学生人数的比例从六比四转变为三比七,以增加基层技术人力的供应,并减低中学升大学的压力。至于高等教育的数量与科系,则参考经济发展对不同教育水准与不同专业的需要决定。一九八三年「加强培育及延揽高级人才方案」颁布后,开始加速大学科技领域特别是研究所阶段的发展,以供应科技产业发展所需的人才。

自从一九五○年代以来,台湾有所谓「人才外流」(brain drain)的问题。大学毕业出国深造的人数,随着国内高等教育扩充,不断增加。一九五○年代每年约两、三百人,一九六○年代增加到两、三千人,一九七○年代和一九八○年代增加到五、六千人,甚至七千余人,很多滞留国外不归。

在一个民主、自由的国家,人民有选择工作与居住环境的自由,当我们把自己的学生培育到世界水准,他们就会在国际舞台上做选择。政府应做的是在国内创造环境,让他们愿意早日归来,发挥自己的理想,贡献于自己的国家。科技产业发展为台湾创造了这样的环境,使「人才外流」转为「人力资本回流」(human capital inflow),大幅增加台湾的「人力资本存量」(human capital stock)。(三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