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薪资零成长 华尔街日报:过度依赖代工

财经中心综合报导

台湾薪资倒退到13年前的水准,努力拚转型却10年换来一场空。这个现象亚洲华尔街日报》也注意到了,在3日登出一篇「解开台湾薪资停滞之谜」的报导,指出最近劳工团体发动抗议,显现出对现况的不满,让曾是成长经济体中,居领导者的台湾,现在显得相当无力

据了解,报导谈到,在一个成长经济体中,通常薪资增幅应是高于通货膨胀。星展银行估计,从2000年至2010年间,南韩在扣掉通膨后的实质薪资平均每年增幅3.8%、新加坡1.8%、香港0.8%,但反观台湾却是「零成长」,甚至1到7月的平均薪资只剩4万4360元,比2003年同期的4万5369元还要低。

经济学家分析部分原因是太过依赖代工制造业,因此在2001年法规松绑后,多数厂商前进大陆东南亚,留下了本地劳工,让台湾在代工和自行打造自有品牌间陷入两难,也因为微薄的利润无法企业进行大型研发,或以高薪来吸引人才,当然更无法生产价值高的产品

台大经济系助理教授樊家忠指出,台湾如果要转型,必需借着大举投资,来提升劳动生产力,虽然说了很多年了,但做起来却很难。樊还提到,教育体系也需要重新调整,因为过度着重死背却没有创新能力,就算有很多大专学历人才也没用。

事实上,先前「外币是稳定投资的天堂部落格」主编蔡佑骏(Joe)曾点出,台湾企业主思维跟不上时代,只想靠压低劳工薪资来增加获利,不仅企业自然吸引不了一流人才,也无法创新,更别说提升效率,最后整体国家效能出口销售将衰退,逐渐走向企业僵尸化的困境失业率也就高居不下。

蔡佑骏还认为,台湾现今产业问题不在于劳工,而是企业被政府「宠坏」了,得适当脱掉一些盔甲,逼着跟上国际潮流,才有机会成长和生存。他谈到,国内企业没有反思,未随着时代进步而转型,依然停留在过去「低毛利」的运作模式,仅靠政策保护维持微薄利润,于是为了节省成本,跟人才斤斤计较薪资,如此恶性循环下去,最后吸引到的也只有「奴才」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