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永续风险调查 KPMG曝5警讯

KPMG安侯建业主席陈俊光表示,2021年KPMG首次发布全球跨部门的ESG策略蓝图与影响力报告《Our Impact Plan》,展现KPMG在地球(Planet)、人们(People)、繁荣(Prosperity)和治理(Governance)四大领域做出的行动与成果。同时,也承诺未来3年将投入至少15亿美元(450亿新台币)于ESG及永续—包含经济与社会发展、可持续金融、气候变迁与脱碳、影响力评估、确信与报告等5大领域,以支持客户做出积极正面的永续变革。

陈俊光表示,KPMG安侯建业成立已七十周年,当面对环境、社会情势与产业需求的快速变化,期许肩负起国际专业组织做为世界公民的全球承诺与在地行动,持续协助跨领域利害关系人制定及履行其专属的Impact plan。

KPMG安侯建业执行长吴麟说,这几年经历了疫情、封城锁国,大家更应该积极地想像的不是风险会不会发生,而是「风险什么时候会发生」,KPMG安侯建业发起这份调查,目的就是引导我国的利害关系人进行集体性的思索、练习回答:「面对下一个将至的风险,我们准备好了吗?」进而掌握当前可能的破口及因应之道。

《台湾永续风险大调查》报告横跨企业、工商团体、使命型组织(社会企业、非营利组织、合作事业)、学术研究等跨界利害关系人之负责人、各级主管与职员进行针对24项横跨环境、社会与经济层面的永续风险指标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台湾在应对永续风险最需注意的五大警讯。

一、社会资源投入最不足、产业亦最无力应对的7大风险,将于10年内影响50%以上的台湾人口

调查针对使命型组织呼吁对于「社会资源投入不足」、产业认为一旦发生无法有效应的风险进行扫描,筛选出7大我国最无力应对的风险-均为75%以上的使命型组织呼吁社会资源投入不足;且一旦发生,将有85%以上的受访企业自认尚无法有效应对的风险,包括「经济不平等及贫富差距大」、「缺乏居住正义」、「少子化」、「陆域生态破坏」、「海洋生态破坏」、「自然资源枯竭」及「通货膨胀」。

而台湾人如何定位上述七大风险的轻重缓急?多数填答者认为,上述风险将在10年内发生且影响超过50%的台湾人口!KPMG安侯永续发展顾问董事总经理暨亚太区ESG负责人黄正忠呼吁,永续风险都不是各自独立的议题,而是具有盘根错节系统性的成因。因此,解决方法更不能仅凭企业或使命型组织单打独斗,各界应该要更重视这七个受调者指出无力应对的风险,进而思考群策群力的合作方案。

二、面对永续风险所带来的营运冲击,仍有近35%的企业自认尚未开始应对风险

面对本业前三大永续风险,纵使约66%的企业已拟定ESG或永续发展蓝图、筹设永续小组、办理教育训练或与外部单位合作,却只有1.1%的企业自认已有效解决、9.3%的企业自认已建立成熟的应对方式、54.6%自认已初步应对;更有34.9%的企业自认尚未开始应对风险。

KPMG安侯建业永续长于纪隆提醒,要能从容的因应永续风险,不只有投入围绕在本业重大性议题的ESG管理,更重要的是考量到「不同内外部条件变动之情境组合」,以及「不同情境组合所带来的影响」。同时须从两个维度出发,一是由外而内的风险商机,二是由内而外的风险管理;前者涵盖组织对于社会及环境变迁、经济与产业未来发展的讨论,后者则涉及组织价值链上重大性议题、相关资源与能力的变动。

三、企业期待应对风险却不得其门而入,关键是缺乏目标订定与成效衡量工具、经验与人力

企业在因应风险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挑战,「难以评估方案所带来的影响力」、「未设定各阶段目标」及「未有人力与经验来设计行动方案」名列前三。黄正忠说,根据KPMG的观察,未能评估影响力并设定阶段性目标常常导致企业难以选定有效方案、较难于内外部持续争取资源投入;而充足的人力与经验则是企业化被动为主动、超前布署的关键。

四、近5成使命型组织需要与资源方达成「影响力共识」,才能携手化风险为创新机会

使命型组织(包含社会企业、非营利组织与合作社)作为解方供应者,在应对环境、社会与经济风险时经常打头阵,却有近5成的组织于调查中坦承「未能使客户或资源方清楚理解影响力」是其所面临的主要考验。此外,人才短缺及资金筹措困难,亦使其应对风险的力道有所折扣。报告中指出,若使命型组织能够与资源方达成「影响力共识」,包括目标设定及追踪管理机制设计,将更有机会携手自社会与环境风险中挖掘崭新商机。KPMG安侯建业社会企业服务团队经理侯家楷表示,当企业因应ESG议题而开始对环境、社会议题有了更深度的参与时,过往慈善捐赠为导向的合作型式也必须进行转型,使命型组织不只面对财务透明的压力,同时也必须准备回应利害关系人对于非财务绩效资讯?要求。

五、仅2成受访者认为个人应主责采取行动,其余仍冀望政府、企业、媒体有作为

面对以上种种严峻考验,调查显示仅有21%的填答者认为自己应该负担应对风险的主要责任。其中,31至50岁的填答者中有84%希望政府负责、56%希望企业负责应对风险;而51岁以上之填答者仅分别有43%及41%冀望政府及企业负责。黄正忠说,当多数人认为责任在于政府与企业,身为台湾的一份子,我们该怎么做呢?每一个人都是公民、消费者及阅听者,倘个人无法或不愿意投入关注及采取行动,又要如何期待政府、企业及媒体有所作为?

这项调查也交叉比由行政院主计总处公告行业下的永续风险前五名重复累计次数,除了政经面向上的「通货膨胀(15次)」、「国际或区域政治关系恶化(14次)」,各产业也不约而同指出「少子化」(14次)与「劳动条件恶化(11次)」两项社会层面的风险可能直接威胁人才招聘、进而冲击企业永续经营—可见社会变迁与企业经营密切相关。

此外,近年受到高度关注的「传染性疾病肆虐」与「极端气候灾害频传」也出累积出现了9次及6次;不论是疫情下突如其来的封城锁国,或忽冷忽热、淹水与干旱交杂的天气,都在在提醒着企业应防患于未然。黄正忠表示,这样的结果凸显,跨产业已经明确的认知到永续风险对企业经营带来的挑战,惟独该怎么样缜密、系统性的提出解决之道,就本次调查的五大警讯中清晰可见,距离企业界从容应对仍有一段距离。

在《2022商业转型与社会创新论坛》中,针对企业回应永续风险及ESG议题,于纪隆表示,企业应落实积极治理,透过明确可行的策略方针及董事会的引领、监管与驱策,才能兼顾利害关系人利益平衡、共创长期价值,并且分别以「由外而内」挖掘风险商机、「由内而外」落实风险管理等二超前布署策略,进而设计不同情境组合以利擘划行动方案。

针对如何挖掘由外而内的风险商机时,KPMG安侯建业顾问部营运长谢昀泽表示,企业可以从三个创新方向进行探索:环境保护到循环共生、慈善公益到社会创新、世界工厂到地方韧性。而讨论到谁是企业在此三个创新方向下的关键伙伴,谢昀泽补充,使命型组织是长期永续风险前线努力的团体,针对企业的创新合作需求,国际上已经有非常多的企业与使命型组织展开不同层次的合作,更不乏许多创业投资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