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慈医生态复育造景 串联方圆5公里浅山物种

台中慈济医院改造院区门面成为埤塘溪流,陆续放养石宾、溪哥、田螺等水生动物。(台中慈济医院提供/王文吉台中传真)

台中慈济医院生态造景步道选用孓遗植物水杉、药用植物梅叶冬青等台湾特有种植物。(台中慈济医院提供/王文吉台中传真)

台中慈济医院生态造景步道选用孓遗植物水杉、药用植物梅叶冬青等台湾特有种植物。(台中慈济医院提供/王文吉台中传真)

生态园区主要以地下水井为水源,另设25吨容量的「雨扑满」,雨季时可储水,取代井水使用。(台中慈济医院提供/王文吉台中传真)

台中慈济医院于院区打造绿意盎然的生态园区,有助舒缓病人心情。(台中慈济医院提供/王文吉台中传真)

台中慈济医院于院区打造绿意盎然的生态园区,有助舒缓病人心情。(台中慈济医院提供/王文吉台中传真)

台中慈济医院于院区打造生态池,复育造景初见成效。(台中慈济医院提供/王文吉台中传真)

台中慈济医院历时半年完成台湾首见设置于医院院区的生态园区,整建过程以现有土石为基底,更考察医院后山的浅山动植物生态,串联方圆5公里的生态系统,提供病人与同仁优质的休憩空间。施工总监蔡文松看到后山鸟群飞到园区活动,高兴地说已看见初步成果。

生态园区依地势营造出沼泽、埤塘及浅山溪流两种生态系统。蔡文松表示,国外许多医疗机构做疗愈花园,台湾也有医疗机构做荷花池或景观园区,但台中慈济医院的生态地景着重「培育」,并连结周遭5公里区域生态,强调呈现原生、在地,让人与景观有高度连结。

原地施做埤塘溪流并不容易,蔡文松说,先要原地夯实,再手工敷抹黑黏土确保厚薄均匀,接着铺上厚1.5厘米热融接合的PVC雨布及不织布,不只防渗水还要节水,等不织布将来逐渐形成生物膜后形成防水层,滋养生态。

生态园区主要以地下水井为水源,另设25吨容量的「雨扑满」,雨季时可储水,取代井水使用。水池边也有硝化池以生化棉硝化菌,有效维持水质清澈与稳定,水流进入硝化池前,另设树叶收集器减少水循环设备堵塞。

造景植物8成以上都选用台湾原生种,蔡文松指出,包括孓遗植物水杉、药用植物梅叶冬青等,都是台湾特有。其余2成是因应造景选用的园艺植物。植物外貌会随着季节变化,蔡文松表示,主要是让人能透过视觉观察到环境变化,感受到四季更迭与大地更亲近。

两处造景已接近完工,近期植入灯心草、台湾萍蓬等水生植物,陆续放养石宾、溪哥、田螺等水生动物。不到一周,已发现鸟类、蝴蝶来到生态区,甚至水黾也悠游滑行。蔡文松表示,如放养鱼类开始繁衍仔鱼,就表示生态复育造景初步有成,期待能吸引更多物种到来。

护理之家资讯专员陈重光因业务须往来两院区,常经过生态造景步道,空闲时也会驻足欣赏浅山溪流。照服员廖德蓉很喜欢生态造景,上下班经过时,偶尔会拍照与亲友分享。来注射疫苗的张先生说,印象中的医院多是冷冰冰建筑,生机蓬勃的造景有助舒缓病人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