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抵换千亿美元商机恐剩150亿

第28届联合国气候变迁大会(COP 28)11月30日将在杜拜登场前夕,传出「碳抵换」(carbon offset)市场,受认证不实和企业策略改变影响,出现10年来首次下滑。 (美联社)

受到全球各国致力于本世纪中达成「净零排放」目标, 近年曾被视为至少拥有千亿美元庞大商机的「碳抵换」(carbon offset)市场,受认证不实和企业策略改变影响,2022年出现十年来首次下滑。分析指出,若技术缺乏突破,2030年市场规模可能只剩150亿美元。

碳抵换系指企业或个人透过赞助有助温室气体减排的行动,抵销自身生产的碳足迹。例如资助植树造林计划,借此折抵搭乘飞机或企业营运造成的碳排放。

美国媒体分析2010年以来逾26万笔交易显示,2022年金融、航空和重工业等行业购买的碳抵换额度降低17%,近十年首次出现下滑趋势。而这还没有反映出一些大型碳抵换计划倒台和相关弊端浮现等市场压力。

曾经热衷于购买抵换额度的企业已转变立场,例如英国易捷航空2022年宣布,不再以购买额度作为实现净零排放的主要手段,改采取实际行动(例如使用可持续燃料)减少碳排放。此外,美国捷蓝航空和中国联想集团等企业也停止购买抵换额度,但以上企业未停止交易,而将碳抵换额度售予其他仍在购买的企业。

市场反映出碳抵换对净零排放的作用逐渐缩小,其一,部分企业不积极落实减碳,仅依赖购买碳权额度来抵销碳排放;其二,部分碳抵换计划的减碳量名不符实,计划声称可封存大量的碳,但技术其实尚未实现;或声称保护大片森林免受砍伐,但这片森林实际从未受到滥伐威胁。

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Greenpeace)指出,中国石油集团和中国海洋石油公司利用低品质碳抵换进行「洗绿」(greenwashing),掩饰其进口天然气对环境的实际影响。上述两者企图以植树造林抵销碳排放。但80%造林计划种植的树木,存有中度以上火灾风险。

北京绿色和平组织计划负责人李嘉童表示「对石油和天然气公司而言,碳抵换如同烟雾弹,掩饰持续增加的碳排量」,同时强调碳抵换在认定方面存在的问题,还提及不当的造林计划易受火灾威胁,反而产生更多碳排放。

先前一度预测2021年碳抵换市场总值可达1000亿美元,然而美国媒体近日预估2030年市场仅剩150亿美元。若碳封存技术全面普及,2037年则可能回升至1兆美元。碳市场管理公司Carbon Direct分析指出,由于购买劣质碳抵换额度的情况频繁发生,再加上全球整体经济衰退,2023年的碳抵换市场交易可能进一步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