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關稅CBAM落實難題多 考驗歐盟「氣候外交」能力

全球企业减碳关键字CBAM。(联合报系资料库)

地缘政治影响新一届欧盟政策议程,是否改以国防优先、排挤对环境投注力仍未可知。像「碳关税」(CBAM)这类已启动的关键气候政策仍将持续对外发威,但境外落实难题大,考验欧盟气候外交能耐。

争取连任欧洲联盟执行委员会(EuropeanCommission)主席的范德赖恩(Ursula von der Leyen)在欧盟大选前的第1场辩论会上强调,碳交易系统(ETS)、CBAM未来须进一步落实。

其中已成全球企业减碳关键字的CBAM,即「碳边境调整机制」(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CBAM),是欧盟近年环境气候政策领域里对外国冲击力最大的一项发明,实质上等于对未达欧盟减碳标准的外国产品加征「碳关税」。

欧盟这项立法的逻辑是基于欧洲生产商受到严格二氧化碳减排要求,为免在地产品因减碳增加成本而不敌进口产品的价格竞争力,所以推出CBAM,要求外国高碳排产品进入欧盟市场时,须先花钱购买减碳凭证。

该机制自去年10月起展开2年过渡期,让出口产品到欧盟的各国业者预先模拟、熟悉该怎么运作;同时,包括台湾在内,许多出口国也设法让自己的碳费制度被欧盟接受,以扣抵CBAM、减少本国产业额外负担,「肥水(碳费)不落外人田」。

然而,2026年CBAM就要正式落实,各国制度能否与欧盟接轨、产业减碳是否来得及跟上欧盟脚步,都还有许多问号和空白,势将成为新一届欧盟执委会的头痛问题。

欧洲议会(European Parliament)在通过CBAM法案时,高调期许「这个法律将会促使非欧盟国家提高他们的气候目标」,也就是以欧盟市场力量促进他国对制造业设定更有野心的减碳政策。

芬兰裔美国学者布莱德福(Anu Bradford)在2020年出版「布鲁塞尔效应」(The Brussels Effect)一书,论述总部设在布鲁塞尔的欧盟,以自身法规影响、改变国际市场规则,使国际企业自愿或被迫跟从。

其中,环境政策就是她所举的重要例子,包括欧盟对环境有毒物质、电子产品废弃物、化妆品禁用动物试验等规定,就让日本、台湾、韩国等贸易伙伴从企业到政府都配合。

不过「布鲁塞尔效应」也会踢到铁板。CBAM就让许多开发中国家跳脚,中国政府是最高声批评的代表,包括2023年6月在世界贸易组织(WTO)指控欧盟片面设下「绿色贸易障碍」、对开发中国家不公平,并要求其他国家不要跟进推出类似的碳关税措施。

真要说不公平,最常被提到的例子是非洲的莫三比克。相较中国受CBAM影响范围占其对欧盟出口总量约3%,莫三比克则是整个对外出口的20%被CBAM涵盖,特别是铝。

其他以出口占比来看,受较大冲击的国家还有乌克兰、北马其顿、辛巴威等,都是欧洲边缘或非洲的低收入国,既难以在短期内赶上欧盟减碳标准,本国排碳总量在国际上也算低,却要受到相对重的经济惩罚。

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欧洲分部(CarnegieEurope)资深研究员欧尔根(Sinan Ulgen)撰文评论,从「气候正义」和其他国际原则的角度来看,CBAM未考虑政策效果对不同国家的冲击失衡,充满了缺点。

5月下旬,在布鲁塞尔欧洲暨全球经济研究所(Bruegel)一场探讨CBAM对外冲击的论坛上,日本早稻田大学教授有村俊秀(Toshi H. Arimura)分析,与中国等中等收入国家可能因CBAM降低对欧盟出口不同,像日本这样的高收入国家,因为拥有比较优势,反而可能增加出口产品到欧盟,结果恐加剧全球南北落差。

他也评估,CBAM促使日本、东南亚国家协会(ASEAN)等国积极推动碳定价和碳费制度,以与欧盟接轨,将有利于全球减碳。不过,CBAM的执行将带来很多难题。

专长分析欧盟政策对地缘政治效应的卡内基欧洲分部研究员拉札德(Olivia Lazard)接受中央社采访指出,包含CBAM在内的欧盟整套「绿色新政」(GreenDeal),当初设计只为了欧洲考量,但真要落实,其实仰赖外界的资源、供应链和合作。

「绿色新政的原始基因里没有纳入地缘政治或地缘经济面向,造成缺失」。她说,像CBAM适合有能力达到欧盟减碳标准的贸易伙伴,但有些欧盟贸易伙伴做不到,例如南半球国家,而这些开发中或低收入国家拥有的天然资源又是欧盟降低对中、俄经济依赖所需。

拉札德表示,像东协与欧盟的关系同样受到CBAM、保护森林法案等「绿色新政」的挑战,那些法案冲击东协国家对欧出口,因此欧盟需要为各国「客制化」CBAM的特殊做法,以反映各国的不同情况。

「CBAM需要搭配许多外交工作(才能落实),但现在还没看到多少,这是下一届(欧盟)执委会的机会,如果他们够聪明也善于平衡的话」,她说。

拉札德进一步认为,也许所谓「布鲁塞尔效应」如今需要欧盟与外界伙伴「共创」,由欧盟设计骨架、贸易伙伴填上血肉。例如对CBAM等欧盟政策较愿意合作、追求同样减碳企图心的台湾公私部门,可向欧盟回馈落实过程中的问题,以助其实现政策目标。

她认为,台湾拥有半导体等高科技产业,又处于地缘政治高度摩擦的地区,因此欧盟可思考与台湾建立什么型态的伙伴关系,以便既协助台湾减碳转型,又帮助欧盟提高全球减碳标准,并可多少降低地缘政治紧张。

拉札德强调,气候政策是一场不同的球赛,与数位化、科技或军事装备的竞争不同,解决气候问题是集体的公共利益,「不论你住在世上哪个地方」。

换言之,只在一国、一地做好减碳并不足以挽救地球,欧盟推出CBAM等具备强大贸易效果的气候政策,除了产业公平竞争的考量,也不乏带动全球加速减碳的理想。

只是,延缓全球暖化的目标,光是促使「资优班」、「前段班」国家加紧努力还不够,欧盟还得帮「后段班」同学课辅,确保大家都有能力跟上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