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金融进口替代政策 柜买中心用数字释疑

记者徐珍翔台北报导

柜买中心昨(7)日以统计数据评论国际债券市场,间接证明金管会所推动「金融进口替代政策」已将过去国内金融机构法人海外购买金融商品的行为,透过法规松绑引导回国交易,在「没有副作用」的情况下,促使海外金融投资转换为在地金融服务,创造不少就业机会

柜买中心官员指出,自2014年6月放宽保险业投资国际板债券「不须计入」海外投资45%限额后,国际债券发行人在台发行的信用风险贴水平均加码为155到172个基本点,对照国外发行时的153个基本点,从「风险溢酬」的角度来看,并未偏低,「证明外国发行人来台发债利率并未低于海外发债利率」。

此外,柜买中心为证明国际债券市场也未排挤到国内中、短期公债市场,官员也举2015年4月7日的5年期公债及10年期公债殖利率为例,指出5年期殖利率0.9733%低于保险法松绑前的殖利率1.0434%,10年期公债殖率持平,显示国际债券热络并未带动中短期公债及公司债市场利率。

至于公债截标的状况,官员则宣称,2013年也有4次截标,可见在国际债券市场热络前,公债市场早有不足额发行的案例,因此无法证明公债的不足额发行与国际债发行热络有直接关联,「应该有其他因素影响」。

辅导销售方面,根据柜买中心统计,台湾对外国发行人的国际债券承销费率平均收取16个基本点,官员指出,该费率与国际市场投资等级以上的承销费率(20个基本点左右)相去不远,「至于媒体曾报导的150个基本点,那应该是承销股权商品或包销非投资等级债券的费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