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千年前的古罗马生活美学
今年4月,意大利庞贝古城的管理机构称,有考古人员在挖掘遗址时发现了一个带壁画的豪华宴会厅。宴会厅位于庞贝古城遗址挖掘区域第九区,长约15米,宽约6米,地板上铺着白色的马赛克,几乎都完好无损。而黑色的墙壁上,还画着一幅与特洛伊战争有关的精美壁画,也保存得非常完好。根据新闻稿的说法,在古罗马时期,人们家中的客厅和餐厅经常绘有神话人物,不仅可以美化住宅环境,也可以更好地招待客人、提供谈资。
地跨欧亚非三大洲、领土辽阔的罗马帝国是古代西方文明的巅峰。但要说起罗马帝国时期的历史,除了史学家们感兴趣的奇幻神话、金戈铁马和王侯将相之外,小到一位罗马公民的一日三餐,大至当时的城市建设、医疗技术、社会风尚,都有着丰富有趣的史料细节值得考据发掘。
近日,由广东省博物馆与意大利那不勒斯国立考古博物馆携手合作推出的特展“罗马帝国的艺术——那不勒斯国立考古博物馆藏文物精品展”正式开幕。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考古博物馆之一,其所珍藏的罗马时代古文物的规模堪称欧洲首屈一指。恰逢暑假期间,精选的98件(套)罗马帝国时期的代表性文物从“艺术语言”“肖像”“色彩”“风尚”“宴饮”“技术”六个维度,为羊城的大小观众们全方位地还原出罗马帝国时期人们的生活图景。
从希腊罗马艺术开始追寻
相传,罗马的建城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753年,彼时的罗马还只是台伯河边的一个小村落。但就是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小村落,在公元前3世纪统一了整个意大利半岛,又在接下来两个世纪的时间里,相继征服了迦太基、希腊、叙利亚和埃及。公元前27年,罗马扩张为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
伴随着疆域的拓展,罗马对异族文化的兼收并蓄与创新融合,使得罗马的社会面貌和文化内涵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在视觉艺术上,对于罗马帝国而言,只有对自身的艺术语言进行革新,才可以尽可能多地被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人们所理解和接受。因此,“通俗易懂”“为所有人都能理解”成为了这一时期艺术语言改革的重要特点,引领起全新的社会艺术文化风向。
甫一跨入展厅,眼前出现的第一件展品就是一座朱庇特雕像。卷曲的头发、茂密的须髯,朱庇特的胸像在洁白的大理石台上无言地展露着古罗马视角下圣洁的神明形象。众所周知,对罗马文化影响最深的要数希腊文化了。罗马参照希腊神话,建立起了自己的罗马神话体系,而朱庇特正是古罗马以古希腊神话中众神之王宙斯为蓝本而创造出的众神之王的形象——这充分展现出古罗马与古希腊文化与神话之间的深刻借鉴。在艺术创作的手法上,古罗马也大量吸收并模仿了希腊神祇的形象,极大地丰富了雕塑、绘画和建筑等艺术领域的表现形式,这一时期被誉为“希腊化时期”。
尽管关联如此密切,但罗马帝国的艺术并不一味简单地“复制粘贴”。在曲折的发展中,罗马帝国的肖像艺术在希腊化模式中不断摸索发展,并逐渐开辟出了属于自己的道路。
据馆方介绍,古希腊式的肖像艺术强调理想化的人物和追求完美身体比例。但到了罗马帝国建立前,风格转向了强烈的现实主义风格,艺术家们倾向于忠实再现人物的皱纹等真实的不完美体态。但到了罗马帝国的奥古斯都时期,肖像艺术风格再一次发生转变:艺术家们进一步淡化人物个体的特征,为雕塑的神祇与英雄赋予“人性化”的特质,但同时也强调人物的庄严与高贵,展现出一种普适性的、超越时空的美感。这种肖像风格最终也成为了罗马帝国时期的典型艺术特征之一,对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及后来的美术教育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次展览中就有一件从庞贝遗址出土的、创作于公元1世纪的双面雅努斯的大理石像。雅努斯在古罗马文化中被称为“门户总管”,双面的雅努斯雕像也同时具有保护和祝福的意义。在古希腊艺术中,头像几乎总会与人物的躯体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人物全身像;但在古罗马的艺术中,则显示出了更具强烈的实用主义特征——正如这件雅努斯双面头像,头像被直接地连接在石柱之上,然后安置在建筑的入口处,充当人们所熟悉的“门神”功能。
艺术与生活的多元交融
在了解到古罗马时期“阳春白雪”的艺术之后,或许你也会好奇,一位普通的古罗马人会有着怎样的日常生活?
走向展览的后半部分,“宴饮”单元展示了罗马帝国时期的人们热衷的宴饮文化,以宴会上丰富多样的菜肴、精致的餐具与用餐形式向我们铺开了罗马帝国宴饮文化的画卷;“风尚”单元则展示在贸易的推动下,社会开始追求来自东方的奢华和精致概念,织物、日用品和饰品都显示出风靡一时的时尚元素;“技术”单元主要展示了科学技术的进步不仅为罗马帝国各地的经济带来了发展,还使得古罗马文明的影响力渗透到了这个国家的每一个角落。
在古罗马文明早期,向诸神献祭动物是社会生活的大事,献祭仪式完成后,一般会举行具有宗教色彩的宴会。而进入罗马帝国时期之后,这些宴会逐渐失去了宗教性的特质,并逐步演化为上流社会的宴饮习俗,甚至在民间也掀起了一股追逐美食之风。贵族们通过举办盛大的宴会来展示财富和权力,宴会的规模、奢华程度以及食物和饮料的丰富多样都是他们炫耀的资本。在本次特展中,就有不少与古罗马人宴饮相关的文物亮相。从庞贝遗址出土的三件烹饪器具文物——带盖青铜锅、陶烤锅、铁炉架,共同再现了“围炉共食”的宴会形式。除此之外,还有印花赤陶杯、玻璃果酱罐、棱纹蓝玻璃杯、花纹连体提梁篮等,充分展现了宴饮文化在当时社会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当时餐饮文化对精致餐具的追求。
在东西方贸易的繁荣背景下,各种珍稀物品和精湛技艺沿着贸易路线汇集到罗马帝国。东方的丝绸、珠宝和香料与西方的金属工艺、玻璃制品等相互碰撞交融,为罗马帝国的艺术语言注入了新的活力。生活在罗马帝国的创作者把东方的图案和色彩,以及丝绸的柔软和珠宝的华丽融入到他们的雕塑和绘画中,使得罗马帝国的艺术语言焕发出新的活力。这种文化的交融也间接改变了当时的审美观念,引领了时尚潮流。
像是本次展览中就有一幅绘制于公元1世纪的“圆形女子侧像”湿壁画,女性形象仿佛被置于光明之中,可能被视为当时女性在社会中重要性和力量的一种象征。而画中女性的头饰、耳饰、发型及妆容等信息,都反映出罗马帝国时期贵族阶层的审美趣味和社会地位,展现了他们对于时尚和奢华生活的向往。类似的还有另一幅“持扇女子坐像”湿壁画,画中的女性衣着时尚、妆容精致、手持扇子、坐姿优雅,生动地展现了罗马帝国时期女性的生活场景、衣着时尚和社会角色,反映了她们对于时尚和美的独特理解。
正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由于科学技术的逐渐发展,罗马帝国不仅有着纵横交错的道路,还有巍峨的桥梁、绵延的水渠,这些科技上的发展不仅使罗马帝国时期的社会能够与其他民族进行文明交流互鉴,也为现代的文化、艺术、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创新奠定了坚实基础。
书写技术拓宽了罗马希国时期的社会图景,加快了借息传播的速度和广度。从庞贝遗址出土的湿壁画中,我们可见到当时男性阅读莎草纸卷轴的场景,这表明阅读在当时社会中已然普及。而随着城市建筑的大量兴建,照明技术的显著发展为越来越多的室内空间提供持久而稳定的光源,也进一步推动罗马帝国时期城市化与建筑业的发展。从庞贝遗址出土的青铜制双口鹰首吊灯、青铜鹅形灯等可以看出,此时的工匠已掌握精湛的灯具制造技艺。不仅灯具类型丰富,而且功能形态上已与现代灯具相似,既考虑了照明的实用性,又注重了艺术装饰性。
罗马帝国时期的城市建设和水利工程技术非常发达,他们建立了一套复杂而高效的引水系统,将远处的水源引入城市,供居民饮用和日常生活使用。花园喷泉作为这个系统的一部分,起到了将水引入花园并提供饮用水的作用。而为了美化这个出水终端,古人以大理石、青铜等优质材料雕刻出各种神话人物、动物、植物等形象的喷泉装饰物,形成了一种独特而富有艺术性的景观。
从壁画到银器,从雕塑到马赛克镶嵌画,此次广东省博物馆与那不勒斯国立考古博物馆的携手合作是对世界文明史的一次深刻探寻与致敬,使观众得以一窥罗马帝国时期艺术的璀璨。这些丰富的艺术和物质遗存,不仅让数千年后的我们见证了罗马帝国时期在审美创造和技艺掌握方面的卓越才华,更让人们认识到: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我们应当珍视文化交流的机会,努力推动不同文明之间的互学互鉴,共同创造人类文化的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