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周报(第169期)丨财政部部署2025年工作:推动重点行业领域绿色低碳转型;生态环境部加强重型货车环境监管
21世纪经济报道见习记者雷椰 记者李德尚玉 实习生郭雪南 北京报道
碳中和周报关注“双碳”领域的最新前沿动态,包括碳中和政策、地方动态、企业实践等。我们将通过精选每周碳中和领域的重大事件,并进行点评的方式,提供一个及时全面的碳中和信息平台。
1、财政部部署2025年工作:推动重点行业领域绿色低碳转型
12月23至24日,全国财政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指出,2025年要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持续用力、更加给力,打好政策“组合拳”。会议强调,2025年要重点做好六方面工作,包括支持生态文明建设。
在支持生态文明建设方面,会议提出要深化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设。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继续支持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稳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推动重点行业领域绿色低碳转型。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财政部将支持生态文明建设作为2025年六大重点工作之一,体现了对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视,通过财政手段赋能重点领域绿色化、低碳化转型发展。
2、生态环境部加强重型货车环境监管,严查第三方机构检验维修造假
在生态环境部12月例行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执法局局长赵群英表示,机动车特别是重型货车尾气治理,已经成为大气污染治理的重要方面。他指出,机动车排放检验领域第三方机构,主要包括机动车检验机构和维修机构,是重型货车环保达标监管的重要环节。如果重型货车不用尿素或者拆除污染处理设施,第三方机构又在检验和维修过程中弄虚作假、故意“放水”,大量超标车辆将上路行驶,将直接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根据技术单位统计测算,机动车氮氧化物排放量已经占全国氮氧化物排放总量的34%,机动车当中的重型货车占机动车氮氧化物排放量的80%以上。
在专项整治行动过程中,全国各地各部门通力合作、密切配合,组织精干力量开展“百日攻坚”,依法查处了一批违法机构,650家机构被采取断网等惩戒措施,580家被取消资质资格,110家性质恶劣的被追究刑事责任。对于不是主观故意的,且客观上没有造成严重后果的机构,通过教育提醒和帮扶指导,提升其管理规范化水平。本次专项整治取得了很好效果,有效遏制了弄虚作假、超标排放等问题频发势头,有效实现了污染减排。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生态环境部重点关注并着力解决机动车大气污染问题,会同市场监管总局着力推动建立机动车排放全过程质量管理体系,为促进机动车尾气减排提供强大支持。
3、2022年电力二氧化碳排放因子发布
生态环境部办公厅2024年12月23日印发《关于发布2022年电力二氧化碳排放因子的公告》。生态环境部、国家统计局组织计算了2022年全国、区域和省级电力平均二氧化碳排放因子,全国电力平均二氧化碳排放因子(不包括市场化交易的非化石能源电量),以及全国化石能源电力二氧化碳排放因子,供核算电力消费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时参考使用。公告显示,相较于2021年全国电力碳排放因子0.5568,2022年全国电力碳排放因子下降至0.5366,这代表现在用1000度电,全国平均排放0.5366吨二氧化碳。上述因子与《关于发布2021年电力二氧化碳排放因子的公告》(公告2024年第12号)中2021年电力二氧化碳排放因子的计算方法和数据来源一致。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全国电力碳排放因子的降低反映出我国能源结构正在加速优化,公告是落实“统筹推进排放因子测算”要求的重要举措,为碳排放核算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1、2024年内蒙古碳汇交易额超3000万元
2024年内蒙古推进CCER(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碳汇项目开发,丰富碳汇产品类型和交易途径,以多种形式积极推进碳汇交易,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截至目前,全区累计实现碳汇交易量83.4万吨,交易额3323.4万元。
2024年,内蒙古重点推进全区CCER造林碳汇项目18个,开发面积约216万亩,预估首期签发碳汇量112万吨。生态环境厅牵头起草林草碳普惠发展实施方案,自治区林草局联合自然资源厅、市场监管局、生态环境厅发布林草碳汇产品开发交易、林业碳票计量等管理办法,积极推动地方标准碳汇项目开发。同时,自治区林草局积极对接市场需求端和各类项目业主,全力推动各类碳汇交易。其中,兴安盟首期预估签发碳汇量60万吨,完成预销售额800万元;森工集团实现碳汇交易23.4万吨,交易额500万元;采取营造碳中和林形式,引导企业捐资2000万元;包头数字碳票积极参与各类自愿减排,实现销售额13万元;累计判罚生态损害“以碳代偿”案件22起,实现生态补偿10.4万元。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碳汇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环节,内蒙古的探索为全国碳汇交易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也为其他省市推动绿色减碳发展提供借鉴。
2、西藏绿电首次外送进京
近日,西藏送北京2025年绿色电力交易完成,预成交电量1500万千瓦时,标志着西藏外送北京的首笔绿色电力交易顺利达成,也是西藏地区绿电首次实现跨区外送,将为包含国家大剧院、首都博物馆、首都图书馆在内的广大北京地区用户提供优质绿电。
本次交易充分利用2025年西藏水电站枯丰转换时段,依托青藏直流联网通道和绿电交易全力消纳西藏新能源。届时,西藏拉萨、日喀则、山南、那曲等地太阳能电力将正式送达北京,预计为西藏创造经济效益420万元,助力北京地区减少标准煤消耗0.46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15万吨,推动西藏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生态优势。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西藏绿电外送进京利用资源互补优势,推动绿色电力交易规模不断扩大。
1、光伏两大巨头宣布有序减产控产
12月24日晚,通威股份发文表示,受西南地区冬季进入枯水期,电力价格环比提升影响,考虑光伏产业总体行情持续处于底部调整阶段,逐步安排云南通威高纯晶硅有限公司、四川永祥多晶硅有限公司、四川永祥新能源有限公司、四川永祥能源科技有限公司4家高纯晶硅生产公司,阶段性有序减产控产。
与此同时,大全能源官微发布公告称,当前,多晶硅供求失衡的市场格局依然未得到根本性改善,行业整体持续面临全面亏损的严峻挑战。为严格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规范企业自身行为,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促进光伏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公司将逐步启动对新疆及内蒙古生产基地高纯多晶硅产线的阶段性检修工作,对部分产线进行有序减产控产。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光伏企业相继减产反映出市场对光伏需求增长持续性及长期成长空间的怀疑态度,政策端对供给侧提供合理引导与帮助,或将有望推动光伏行业走出低谷。
2、绿色燃料将成为重要能源动力,海运业或将迎来多燃料未来
近日,曼恩能源方案集团高级副总裁、亚太区负责人沙柏能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专访时表示,以陆地和海运为代表的交通运输行业,要继续加快推进传统燃料转型。这种转变已经开始发生,未来船舶运营商可能会选择绿色燃料作为能源动力,预估大约在2050年之后海运业将迎来多燃料未来。此外,他指出,数字化是实现脱碳的关键所在。企业需要可用的数据优化设备性能以确保数据的持续交换,并能够根据这些数据做出决策。目前,曼恩运用MAN Asset +软件,一种数字化解决方案,为用户提供资产信息,以优化该资产的性能,从而帮助船队规划者或运营商优化操作。曼恩也在后台不断运用人工智能、预测分析和机器学习技术,聘请专门人员实时监控客户资产数据,并帮助客户做出更好的决策,以优化-资产运营。“人工智能+人类智能”是实现加速脱碳的关键。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海运业绿色转型过程需要关注燃料、技术、管理等各要素的质量提升,曼恩在船舶领域绿色脱碳方面的成功实践将为行业内其他企业提供经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