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出现2种情况 医:心血管病风险暴增2.61倍
第1型糖尿病患如有两种情况 心血管疾病风险增2.61倍。(图片来源:shutterstock)
糖尿病为国人十大死因第5位,台湾糖尿病患约2百万人,而心血管疾病与肾脏疾病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也是导致糖尿病患死亡主因,其中大约有80%的糖尿病患死于心血管疾病。台北荣民总医院内科部一般内科主治医师蔡依霖表示,这是因为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会影响人体动脉内壁,增加血管壁硬化风险,因此糖尿病患比非糖尿病患有更大机会罹患心血管疾病。
●糖尿病患是心血管疾病高风险族群
糖尿病分第1型与第2型,台湾第1型糖尿病患比例远低于第2型糖尿病,只有约1%不到。林口长庚纪念医院内分泌暨新陈代谢科主治医师林嘉鸿表示,第1型糖尿病多是自体免疫疾病,当胰脏小岛中的β细胞被破坏,会导致胰岛素无法正常分泌;第2型糖尿病则是因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度降低,产生阻抗,致血糖无法进到细胞,胰脏便更努力分泌胰岛素,但胰岛素有限,逐渐分泌不足,使得大量葡萄糖留在血液里造成高血糖,最后形成糖尿病。
「糖尿病患是心血管疾病的高风险族群,但第1型糖尿病和第2型糖尿病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不同,」林嘉鸿说,第2型糖尿病的重大心血管不良事件与胰岛素阻抗有关,「但第1型糖尿病发生重大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包含心血管死亡、心肌梗塞、缺血性脑中风等)的疾病风险因子却不清楚,只有少数文献推测可能与肾脏病变有关。」
由于第2型糖尿病具明显家族遗传特性,有研究已经证实第2型糖尿病患者的一等亲属是具有高胰岛素血症及进一步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高风险族群,他因此推测第1型糖尿病的心血管风险是否也与有第2型糖尿病家族史的存在有相关,而可以考虑使用第2型糖尿病家族史关连,作为第1型糖尿病患的重大心血管疾病易感性标志。
他进一步指出,第2型糖尿病具明显家族遗传特性,已有研究证实第2型糖尿病患者的一等亲属是高胰岛素血症及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高风险族群,他因此推测第1型糖尿病的心血管风险与第2型糖尿病家族史的存有相关性,认为可以考虑使用第2型糖尿病家族史关联,作为第1型糖尿病患的重大心血管疾病易感性标志。
为证实他的推测,林口长庚新陈代谢科及儿童内分泌科与长庚医院巨量资料中心合作,运用领先全球的家族关联分析方法,从全人口的健保资料库,建构全台最大规模的第1型糖尿病家族病史关系模型,推定第2型糖尿病的家族病史和第1型糖尿病的大小血管并发症之间的关联性。
这项研究总共收集1万多名第1型糖尿病患资料,其中具有第2型糖尿病家族史者有1,302人,与没有第2型糖尿病家族史9,935人资料进行研究。
●家族史增加并发症风险 可用来筛检出高危险族群
林嘉鸿指出,研究结果发现,第1型糖尿病患如果本身发病年龄小于20岁,而一等亲属(父母)又患有第2型糖尿病,那么他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风险,相较于没有第2型糖尿病家族史的第1型糖尿病患增加 2.61倍。进一步看小血管的病变,其肾脏病变风险亦增加1.44倍、视网膜病变风险增加1.28倍、神经病变风险增加1.24倍。
「这是台湾也是全球首度针对第1型糖尿病患,以建立家族病史模式的大规模研究,厘清了过去只能从学理上推测家族第2型糖尿病史的影响。」这项研究报告已刊登在2021年12月国际顶尖期刊「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的子期刊『JAMA Network Open』」。
林嘉鸿表示,这项研究成果的意义在于,医师可在门诊时,针对较早发病的第1型糖尿病患,用简单的家族史筛检出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高危险族群,从饮食、运动、药物等各方面去控制,及早介入预防,来降低并发症的风险。
●控制血糖 糖友第一要务
然而,无论人数少的第1型糖尿病患,还是人数众多的第2型糖尿病病患,日常生活中都要做好血糖监控,才能远离并发症的发生。
糖尿病关怀基金会董事长、振兴医院营养治疗科主任蔡世泽表示,根据研究,糖友如果能妥善控糖,糖化血色素每降1%,便可降低心肌梗塞风险14%,「糖友无法稳定控糖、并发中广型肥胖和心血管问题,统称『糖心蛋』(血糖、心血管、蛋型肥胖身材)一族、动脉粥状硬化及心血管事件风险呈倍数增加。」
糖尿病关怀基金会与台湾介入性心脏血管医学会建立「揪出糖心蛋」卫教网站,设计问卷列举8大风险因子,提供民众自我检定,评估自己是否已成为「糖心蛋」一族。蔡世泽提醒自测结果显示已是高风险族群的民众,务必尽快就医寻求专业建议,改变生活型态,必要时加上药物调理,就有机会稳妥控病、远离并发症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