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园大圳通水百年微型展 回顾广大农田活水命脉

▲桃园大圳通水百年微型展,市长张善政表示,市府将持续推动智慧农业将水资源发挥最大效益。(图/市府提供)

记者杨淑媛/桃园报导

供应桃竹地区二万多公顷农田灌溉用水的桃园大圳,是广大农田的活水命脉。今年适逢桃园大圳通水百周年,桃园市政府农业局21日于市府举行「桃园大圳通水百周年微型展」。市长张善政期透过展览,回顾先民开辟桃园农业灌溉命脉,奠定桃园农业发展基础,市府也将持续推动智慧农业,将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最大效益。

张市长指出,桃园为地势较高的台地,早期取得水资源不易,先民普遍以人工方式开凿埤塘,以利贮水灌溉,而桃园大圳将石门水库、导水路、干线、支线、分线及埤塘彼此串联,使埤塘功能充分发挥,供灌桃园、芦竹、大园、中坜、观音、新屋等地标高110公尺以下农田,供灌面积达2万3,000公顷,让桃园发展成为北台湾最大粮仓,稳定供应北部蔬菜。

农业部农田水利署长蔡升甫表示,桃园大圳通水百年微型展是一个感恩过去、展望未来的展览,桃园是全台湾埤塘最多的地方,而使埤塘发挥最大功效的幕后功臣便是百年前所建造的桃园大圳,其有效地将大汉溪水引进埤塘贮存,于缺水、干旱时及时取用,不仅奠定大桃园地区百年农业基础,在拥有稳定水资源条件下,也使桃园商业、工业及科技业蓬勃发展。

本次「桃园大圳通水百周年微型展」由市府及农业部农田水利署与相关水利单位共同举办,今日也邀请元智大学林炜舒讲师为市长及与会贵宾讲解展览内容,包括:桃园大圳沿革、供灌技术与工法、供灌成效等,纪念桃园大圳百年风华。

农业局指出,近年受极端气候影响,大雨及大旱发生频率逐年提升,使农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市府为解决此困境,除了持续办理农业机具补助,并推动智慧农业,于去(112)年成立桃园智慧农耕团,鼓励农友导入智慧灌溉、微气象感测装置及缩时影像纪录等设备,盼将自然环境损害降至最低,解决农业从业人员短缺及高龄化挑战。

包括农业部农水署署长蔡升甫、桃园管理处长谢清文、石门管理处长林昆贤、市府农业局长陈冠义、水务局长刘振宇、前桃园农田水利会长李总集、桃园果菜公司董事长吕淑真等均一同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