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园航空城常民文物成果发表 传承大园生活记忆

▲苏俊宾致赠手绘的谢詹春花女士图像,感谢她对传承大园历史记忆的贡献。(图/市府提供)

记者杨淑媛/桃园报导

桃园市副市长苏俊宾3日出席于大园区公所,举办的「从文物看航空城开发下的土地记忆-航空城常民文物成果发表会」表示,大园沿海有非常丰厚的人文资产,而让这些资产能够传承下来是至关重要的工作,不希望因为航空城的开发而让相关的文化脉络随着时间消逝。

苏副市长说,他外婆的家乡在大园区后厝里,小时候听到「外婆的澎湖湾」,都会联想到,对自己而言,应该是「外婆的后厝港」。如果我们没有努力做这些传承工作,未来,就只剩下「外婆的第三跑道」。

▲桃园航空城常民文物成果发表。(图/市府提供)

虽然航空城硬体建设的开发已让后厝里的外貌物换星移,但「硬体空间可能会改变,我们的文化不能被影响,要让文化一代代传承下来」,其历史记忆及文化积累持续透过市府跨局处的努力及地方社区的响应,让不管是过往的文史资料还是口述历史都能被完整的保存下来。

苏副市长也致赠感谢状给协助本计划之文物提供者,让大家可见证过去及现今大园多样的人文故事与生活记忆。其中后厝农村商店老板娘谢詹春花女士本次也提供不少当时商店经营的文物展出,由于老板娘也是航空城历史女性口述访谈的主角之一,苏副市长特别把上次参加「箍仔内与外」新书记者会后亲手绘制的谢詹春花女士图像,亲手送给她,感谢她对于传承大园历史记忆以及在地情感链结的贡献,现场场面温馨感动。

市府文化局表示,航空城开发计划不仅着重于硬体建设也同样看重大园这片土地的历史脉络。市府自去(113)年3月起办理文物征集说明会,并陆续展开搜集纪录的工作,亦于同年12月邀请在地居民参与共笔工作坊,由海口华兴渔具行、大华商店、竹围社区、沙仑里里长、后厝农村商店、圳头社区发展协会、桃园市后厝港鱼苗班护港协会、环保局及海资处等单位或个人提供珍贵的文物与资料,并透过展览、调查研究及出书等方式,将这些文化能量汇集累积,让更多人了解过去这片土地上发生的精彩故事。

包括:交通部民航局机场工程中心主任简龙凤、市府文化局专门委员魏淑真、航空城工程处主任秘书柯志辉、海岸及资源循环工程处长吕明锜、大园区长余志松及各文物提供者等均一同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