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气飙涨 欧企奔陆扩厂

9月29日近期欧美能源化工企业布局中国概况

受到欧洲天然气价格飙涨影响,各国能源化工巨头为降低生产成本,正扩大布局能源价格相对便宜的中国市场。包括德国化工企业巴斯夫、法国石油公司道达尔、英国化学品业者英力士等公司,近期纷纷扩大中国业务。

第一财经报导,天风证券测算,中国第二季天然气平均价格每吨人民币(下同)7,000元左右,比德国便宜33.2%。8月德国与中国每度电成本价差扩大到0.4美元,使得乙烯及合成氨在中德两国的生产,形成2,027美元与3,191美元的单吨成本价差。

在欧洲能源危机背景下,当地能源化工企业在海外寻求俄罗斯天然气替代品频频碰壁,恐怕无法在短期内解决天然气价格居高不下的难题,为此多家企业选择直接前往中国建厂。

9月6日,巴斯夫在广东湛江投资的巴斯夫(广东)一体化基地项目举行首套装置投产仪式。这是巴斯夫迄今为止最大的海外投资项目,投资总额高达100亿欧元,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巴斯夫在全球的第三大一体化生产基地,仅次于德国路德维希港及比利时安特卫普基地。

巴斯夫指出,中国已是全球最大的化工市场,到2030年有望占据全球化工市场的半壁江山。巴斯夫工会主席Sinischa Horvat说:「市场在哪里,你就得在哪里,而中国是一个巨大的化工品市场。」市调机构FactSet数据显示,巴斯夫目前约有14%收入来自中国,而来自欧洲的收入占比约40%。

另一方面,道达尔能源中国日前和海南国际经济发展局签署合作备忘录,携手推进清洁能源业务及技术发展。

华创证券能源化工首席分析师杨晖表示,能源是工业的上游,目前乌克兰局势僵持不下,不仅使欧洲能源安全没有保障,也带动该地区天然气价格、电价不断上涨。在逆全球化的背景下,没有能源保障的欧洲将失去工业发展的优先权,将有可能使当地高耗能企业最先选择迁出该地区,进而使全球其他地区获得产能替代的机会。

中国商务部8月下旬表示,2022年以来,全国实际使用外资继续增长,显示中国市场对外资依然保持较强吸引力。1月至8月,中国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年增16.4%至8,927.4亿元。来源地方面,韩国、德国、日本、英国实际对中国投资分别年增58.9%、30.3%、26.8%、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