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汉奸...

01

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初八,从北京方向飞马而来一道圣旨:加封宁远总兵吴三桂为平西伯;并命令吴三桂放弃宁远城,率守军退入山海关,回师北京“勤王”,抵御闯贼李自成。

接了圣旨,吴三桂又喜又忧。

喜的是,有明一代,除了明初和靖难之役曾大封功臣,其余时候对武将的封爵都相当吝啬。就说“辽东王”李成梁,一生战功无数,朝廷也没舍得给他封个爵位。而自己才36岁,就受封伯爵,大喜之事。

忧的是,这个伯爵不是白拿的。

去年冬天,李自成率大军破潼关、下西安,横扫陕西,称帝建国。

今年正月,东渡黄河,进入山西,一路所向披靡,逼近北京城。

崇祯皇帝早就无兵可用了,但是否要放弃宁远,调人马回援京城?朝堂上已经争论了好多次,现在才定下来。

02

不过,就吴三桂自己而言,他早就期盼放弃宁远,回到关内了。

因为自崇祯十四年(1641年)八月松锦决战大败之后,山海关外,就剩宁远一座孤城了。

此时的吴三桂,虽然手上还有3万人马,但基本是松锦决战后溃败下来的残兵;

这两年新招的兵,战斗力和昔日的“关宁铁骑”又根本不可同日而语;

只有自己豢养的三千家丁铁骑还算强悍。

但面对强大的清军,也是杯水车薪,根本挡不住。

清军会什么时候来进攻宁远,到时候自己会不会成为弃子?

因此,接到圣旨,吴三桂立刻放弃自天启四年(1624年)袁崇焕重建宁远城开始、明朝苦心经营了20年的关外要塞——宁远城。

三天后,带着全部兵马及七八万随军家属和百姓,向着山海关进发。

但奇怪的是,从宁远到北京也就大约400公里的路程,正常情况下,急行军,最多5天时间也可以跑到,抢在李自成之前进入北京城勤王(李自成的大顺军到达北京城下的时间是三月十七日)。

但吴三桂并没有着急。

换句话说,吴三桂没有一心一意要回京勤王。

他在想什么?

03

吴三桂有自己的考虑。

他考虑的是,自己的三千家丁铁骑。

大顺军号称百万,自己这三千人砸下去,大概率是肉包子打狗的。

这三千人可是自己的全部资本,如果输光了,以后无论是大明继续存在,还是大顺改朝换代,抑或大清入主中原。

自己都将变得毫无价值。

所以,吴三桂以“需得精兵护卫百姓”为由,让三千家丁跟随混杂着老弱妇孺的大部队,一起龟速前进。

单单宁远到山海关的不到一百公里,吴三桂就拖拖拉拉走了6天,三月十六日才进山海关。

进了山海关,吴三桂又停了下来。

因为山海关原有守军2万,加上自己的3万,一共5万人马,现在都需要吴三桂发饷。

而朝廷已经欠饷一年多了。

哪儿来的钱?

而且,随军迁入的七八万家属和百姓,没有田园和住所,怎么安置?

每天吃饭的问题都让吴三桂头皮发麻。

也是没办法,吴三桂只能停在山海关,先解决了这些问题再说。

进京“勤王”,只能等一等了。

04

三月二十六日,来了一队人马。

为首之人竟是吴三桂的老相识——唐通。

明人绘《镇朔将军唐公像轴》

唐通原来是密云总兵。

崇祯十四年的时候,曾和吴三桂一起在洪承畴的指挥下参加松锦大战,兵败后逃回关内。

从那之后两人俩系就不多了。

唐通怎么跑到山海关来了?

一聊,吴三桂才知道一个天大的事情——三月十九日,大顺军已经攻占北京,崇祯皇帝在煤山上吊自杀了!

那么唐通来干什么呢?

原来,唐通早已在北京陷落前就投降了李自成,献出了居庸关。

这次前来就是奉李自成之命,招降吴三桂,同时接管山海关的防务。

05

为了拉拢吴三桂,李自成开足了价码——

封为大顺朝的“平西侯”;先给你4万两白银,解你燃眉之急,等你率军入京朝见之后,另有优厚封赏。

吴三桂心动了:

想我吴三桂为大明奋战了近二十年,立功无数,崇祯死到临头了才舍得封他个伯爵;军饷一文钱不给。

自己没给新朝立过一寸功劳,新主子居然一下就封了个侯爵;还掏出这么多真金白银。

反正大明朝也没了,自己想当忠臣也没机会了。

改朝换代嘛,也不是什么稀罕事儿。

也罢,就降了吧!

06

三月二十八日,吴三桂率将士为崇祯举行了祭奠仪式,算是给旧主子和曾效力的大明王朝做彻底告别。

第二天,把山海关的防务移交给了唐通,自己带着五万人马前往北京朝见新主子。

一路上,要求手下秋毫无犯,给新主子留下一个“军纪严明”的好印象。

四月初一,走到了永平府西的沙河驿(今河北迁安市沙河驿镇)时,突然遇到了从北京吴府逃出来的仆人。

自去年九月清军夺取前屯卫、中后所、中前所三城后,吴三桂就意识到了宁远所处险境,为了安全起见,他把宁远城的家眷全部转移到了北京。

仆人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说:大顺军占了吴宅,老爷(吴三桂之父吴襄)被抓去“追赃”,被打得死去活来的,家眷们也被大顺军各种骚扰侮辱......您赶紧去救人吧,晚了一家人就都完了!

吴三桂顿时火从心底起:

M的,说一套做一套!

我要是去北京了,怕不是直接千刀万剐?!

老/子跟你李自成不共戴天!

走,回山海关!

07

既然反了,也就不需要再演“秋毫无犯”的戏了。

吴三桂一声令下,手下明军马上发挥特长,一路烧杀淫掠......杀回了山海关。

唐通只有8000人马,而且毫无准备,宁远城很快被吴三桂拿下。

唐通侥幸逃了,带着仅剩的八个亲兵,飞回北京汇报。

其实这个时候,吴襄已经在李自成的干预下被放回家了。

李自成还亲自下令保护吴宅。

但吴三桂并不知道这一切。

他只知道李自成拷打了他的老父亲,侮辱了他的家眷,霸占了他的府邸......

所以这个梁子是不可能解开了。

吴三桂想报仇,不过此时还不现实。

自己收降了唐通的人马,一共也只有不到五万人马。

且大部分人战斗力一般。

李自成有多少人?

到北京的号称有五十万大军,实际起码也有二十万人以上。

真打起来,自己豪无胜算。

怎么办?

吴三桂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向大清求援。

08

不洗白的说,做出决定之前,吴三桂的内心一定经历了很痛苦的挣扎。

吴三桂自17岁投身行伍,在关宁军中一刀一枪同大清(及其前身后金)拼杀了整整20年,死于他手下的八旗将士不知道有多少。

即便在松锦兵败、督师洪承畴和舅舅祖大寿都相继投降的情况下,吴三桂也始终坚守孤城,严词拒绝了皇太极的多次劝降。

可现在,他却要向20年的死敌求援。

先不说对方会不会答应,就心理上的这道坎儿一下也不容易过去,毕竟李自成还算是“自家人”。

09

所以在幕僚师爷的帮助下,吴三桂写了一封书信,飞马送到大清的都城盛京(今辽宁沈阳)。

信中,吴三桂绞尽脑汁,处处斟酌词句:

“乞念亡国孤臣忠义之言,速选精兵,直入中协(即喜峰口)、西协(即密云),三桂自率所部,合兵以抵都门,灭流寇于宫廷”,并承诺击败“流寇”之后愿意对大清“裂地以酬”、并给“金帛之报”。

这至少透露了两个信息:

1、吴三桂仍以明朝臣子自居,并没有向大清献出山海关的意思;

2、吴三桂希望的是向大清“借师助剿”,而非投降大清。

说得不好听一点,这就是又要当婊子又要立牌坊。

这点小九九,多尔衮自然看得出来,心里十分不满:要我帮你打李自成,就得明确态度,投降还是不投降?首鼠两端,又当又立,这是不行的!

多尔衮只给吴三桂回了一封信,承诺:

“今伯若率众来归,必封以故土,晋为藩王”。

然后,没有按照吴三桂给他“规定”的路线绕道蒙古入塞,而是率军以不紧不慢的行军速度向山海关行进。

四月二十日中午,清军抵达连山驿(今辽宁葫芦岛市连山区),四天半的时间,只走了120多公里。

10

四月十三日,李自成亲率12万大顺军东奔山海关而来。

四月十八日,大顺军抵达永平府(今河北卢龙)。

四月十九日,吴三桂得到斥候的探报,心里清楚,大顺军最多还有两三天就将对山海关发起攻击。

吴三桂心急如焚——此时唯一的希望就是关外的清军了,但之前去信是希望清军绕道中协、西协入塞,时间会比较长,自己大概率是撑不到那么久的。

没想到,这时候,关外的斥候报告说,多尔衮没走那条路线,而是直奔山海关而来了!

吴三桂顿时感到庆幸无比!马上给多尔衮写了第二封信:

“今贼亲率党羽,蚁聚永平一带……幸王速整虎旅,直入山海,首尾夹攻,逆贼可擒……”

但依然没提投降的事。

11

目前已知的史料,没有证据证明多尔衮在此之前就知道大顺军东征山海关的消息。

因此多尔衮接到吴三桂的第一封信时,对吴三桂是否是真的要和大清合作还有所怀疑。

但接到第二封信,他立刻就明白了——

李自成即将对山海关发起猛攻,这将是清军一举击败“流寇”主力、实现入关梦想的最好时机!

但还有两个现实的难题——

1、清军此时距离山海关还有120多公里,能不能赶在李自成攻下山海关之前赶到战场?

2、吴三桂依然绝口不提投降大清的事,此战必须既击败李自成,又迫使吴三桂投降。

既然如此,清军何时介入战局最为合适?

多尔衮做出重要决定:亲率万余精骑,以最快速度急奔山海关,步兵、炮兵和辎重队跟进。

四月二十日下午开始,多尔衮向着山海关,昼夜不停,一路疾驰。

“达夜疾驰,人马饥渴,黄埃涨天,夜色如漆,人莫开眼,咫尺莫辨。”

四月二十一日傍晚时分,清军前锋终于到达距离山海关仅5公里的地方,才扎营休息。

一个昼夜,清军奔袭了一百二十公里!

这在古代战争中堪称是不可思议的速度!

12

四月二十二日黎明,吴三桂在微微的晨光中看到了驻扎的清军,心顿时放了下来。

就在昨天,李自成已经指挥大顺军对山海关发起了第一次攻击,战况极为激烈,吴三桂部署在关城以西的乡勇和普通明军都被击败,大顺军一直攻到关城跟前。

幸亏三千家丁亲兵给力,硬是打退了大顺军。

但这一天的战斗,人马损失很大,如果李自成再大举来攻,结果就很难说了。

吴三桂立即派代表,飞奔去面见多尔衮,请清军速速入关助战。

但多尔衮并没有立即答应。

而是让代表回去告诉吴三桂,让他“勿猜疑”。

意思很清楚了——我们入关助战可以,但吴三桂要说清楚,他到底是“借”清兵来打李自成,还是归降大清。

如果只是“借兵”,那对不起,我们不借。

如果是归降大清,那就自己来表达诚意。

13

代表回来向吴三桂汇报的时候,天色已大亮,大顺军营已经吹起号角,整顿队形,准备发起总攻了。

此时,吴三桂终于明白,自想“借清兵剿灭流寇”、当大明朝的“中兴元勋”的想法,已经没有希望了。

可真要投降大清,就意味着自己要成为被人唾骂的“贰臣贼子”。

自己之前血战清军、坚守宁远孤城,拒绝投降的事迹,也肯定会被后世史书一笔勾销。

就在他犹豫之间,大顺军的号角声越来越密集了。

唉,命都快保不住了,他终于把心一横,亲自出东门,飞奔威远堡,当着多尔衮的面,剃了头发,表示归降决心。

多尔衮马上下令:

豫亲王多铎指挥左翼部队从南水门入关;

英亲王阿济格指挥右翼部队从北水门入关;

他自己则亲率中军从山海关东门入关。

在这一天的决战中,上万八旗铁骑如狂风暴雨一般,将十余万大顺军冲得七零八落,尸横遍野。

李自成在御营骑兵保护下仓皇逃走,连夜退到了永平府。

决定中国三百年命运的山海关之战,以大清的胜利而告终。

14

这场大战中,吴三桂的五万人马,战后只剩不到一万人;最精锐的三千家丁铁骑也折损过半。

多尔衮见他损失惨重,从八旗军中调拨了数千骑兵归他指挥。

表面上看,这是为了补充他的损失。

实际上,严密监视吴三桂。

四月二十三日,吴三桂奉多尔衮之命,率手下人马从山海关出发,向永平府方向追击。

第二天,吴三桂听说李自成已在永平府城西二十里的范家庄(今河北滦州市范庄村)将他的父亲吴襄斩首。

四月二十九日,李自成撤出北京。

四月三十日,吴三桂来到北京近郊,他预感到家中可能遭遇惨祸,想进城去看看。

但多尔衮不准他入城,要求他带兵绕城而过,继续向南追击李自成。

吴三桂此时没了本钱,只能含泪执行命令,一路向南而去。

15

吴三桂还不知道——

四月二十六日,李自成刚逃回北京城,就立刻下旨将吴三桂一家30余口,全部斩杀。

北京城中的几位商人不知道从哪听说了,吴三桂在山海关打败闯贼、“将迎太子回京光复大明”的传言,还准备了上好的棺木,花费了数千两白银,替这位大明朝的忠臣遇难的眷属隆重地办了丧事。

然后等着吴三桂带太子回京恢复明朝。

他们也不知道,他们永远也等不来他们的那位“大明忠臣”了……

PS:

如果你是吴三桂,你会怎样?

参考文献:《明史》、《清史稿》、《清实录》、《绥寇纪略》、《崇祯实录》、《国榷》、《平寇志》、《怀陵流寇始终录》、《甲申核真略》、《甲申传信录》、《沈馆录》、《明清史料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