眺望2024跨域趨勢/掌握疫後醫療變革商機 AI助力智慧醫療先蹲後跳

【撰文/王明德】

疫情红利进入尾声,AI浪潮正推动医疗科技大步向前。2023年智慧医疗市场虽转趋保守,但高龄少子化趋势下,刚性需求仍在。台湾医材产业具备坚强的科技力、创新力、制造力,工研院建议在高龄科技、精准诊断、去中心化个人医疗等领域长期布局,将有机会在智慧医疗市场中取得最佳成果。

透过AI、物联网等科技打造数位医疗系统,已成为医疗院所提升效率、优化服务体验的重要策略。工研院产业科技国际策略发展所产业分析师李尔芳表示,今年在政策、经济、社会与科技等四大层面,均出现影响医疗产业环境的重大事件,这些事件的负面冲击包括市场趋于保守、投资与采购意愿降低、远距医疗需求降低等,而正向影响则为医疗自动化需求提高、新型态智慧医疗市场兴起等议题。

受医疗法影响、市场竞争激烈、获利模式不易建立等因素下,近两年国际上有多家智慧医疗的指标厂商退出市场,也不乏破产、下市案例。尽管市场表现不如预期,但产业仍有亮点。宛如横空出世的ChatGPT掀起生成式AI浪潮,可望减轻医疗人力负担,进一步加速医疗科技实现。

IT巨擘透过并购快速进入医疗领域

李尔芳指出,在智慧医疗指标公司退出之际,Amazon、ORACLE、Microsoft等IT巨擘也出手收购医疗IT系统公司,借此快速进入医疗领域;新创募资方面,全球数位医疗创业募资交易件数与金额双双下滑,受到各国医疗政策转向价值导向(Value-Based)的医疗模式,以健康增进效果为报酬,带动医疗服务延续与资源指引类投资兴起,像是慢性肾病照护服务与数据技术支援,就成为热门应用之一。

此外,透过AI实现个人化医疗的商业模式也获得投资人青睐。例如,由CT影像建构血管模型,作为诊断评估参考与支援决策;再如超音波影像AI辅助分析,可提供客观量化的心脏功能分析等。2018年至2023年7月,美国FDA核可上市,使用AI与机器学习者超过8成为放射科影像医材,其次为心脏诊断监测应用。未来AI在病患资料风险分析应用将进入稳定成长期,辅助诊断、远距健康与病患照护的潜力则持续扩大中。

2022年台湾数位医疗营业额约为新台币502亿元,年增10.1%,产品以预防、诊断、治疗、远距医疗、医院资讯系统为主。李尔芳建议业界可密切观察生成式AI的技术发展脉动,并以精准健康为目标,落实智慧医疗愿景。

医材市场聚焦高龄化商机

工研院产科国际所产业分析师刘家豪则从医疗器材领域切入,他指出,2022年台湾医疗器材市场已逐渐回复至疫前正常需求,仍呈现稳定成长趋势;2023年COVID-19疫情解除,隐形眼镜、行动辅具等日常医疗用品与各科别常规医材、牙科用品的需求逐渐回升,估计市场约有2%的成长,来到新台币1,466亿元。出口方面,仍以隐形眼镜为主要出口品项,美国、欧洲为主要出口国。

观察全球医材市场并购和募资案例,高龄化人口快速增加,带动与老年相关疾病的医材需求,因此国际大型企业在2023年虽因国际资本市场紧缩,投资转趋保守,但对发展高龄者使用需求较大的心血管医材新创团队,投资意愿仍高,医疗机器人、脑机介面和精准医疗也是近年投资重点。

刘家豪进一步分析,高龄化社会和持续精进的医疗科技,带动了创新医疗器材研发,认证机构的核准流程速度加快,特别是与老年疾病密切相关的心血管、神经和骨科等临床领域;AI技术的快速普及推动传统医材智慧化,从而提升临床流程的效率;疫情则强化了医疗机构和民众使用远距医疗的意愿,现在血液透析、血糖监测、伤口护理等医护行为,都可透过远距医疗完成,达到医疗体系去中心化与个人化愿景。

台湾具创新与制造优势 三领域商机大

刘家豪认为,台湾在高龄应用科技、精准诊断/治疗、去中心化个人医疗三大领域,均有广泛应用机会,像是新兴微创介入性手术医材科技、高龄退化性疾病的刚性需求、数据驱动的医疗决策方案、医材产品精进、解决医疗人员短缺与普遍过劳情况、远距医疗、AI辅助专业医疗流程等。台湾医材同时具备创新与制造能力,透过长期布局策略让市场验证自身的技术能力,应可在全球高达5,000亿美元以上的医材市场中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