眺望2025/生醫健康邁入智慧醫療時代

【撰文/邱璟绫】

就在2025年!台湾将迈入超高龄社会,每5人就有1人是老年人口。总统赖清德成立「健康台湾推动委员会」,明确宣示扩大医疗照护投资。「眺望2025产业发展趋势研讨会」聚焦智慧医疗与医材市场发展,分享生成型AI在病患评估、中风早期侦测等应用实例,协助产业掌握趋势与市场动向,开启数据驱动的医疗新篇章。

全球人口平均寿命逐年增加,高龄化成为社会面临的挑战。同时,医疗科技也快速进展,AI在药物开发、医学影像分析、精准医疗和基因学的应用越来越多,推进个人化的精准医疗研究。新冠疫情大幅翻转医疗场景,远距医疗、行动医疗的需求大幅增加;疫病也促使人们更加关注个人健康,预防医学、免疫力提升与个人健康管理备受关注。

外在环境与内在条件俱足,生医健康产业正当大幅跃进的关键时刻。资通讯科技与AI将重塑医疗生态,医疗照护场域也正从传统医院扩展至居家,进一步延伸至医病互动体验;在「健康台湾」愿景的引导下,运用数位科技收集数据,加以整合应用,发展以数据驱动的个人化精准医疗健康照护模式,不仅带来商机,也将提升国民的健康福祉。

数位医疗高成长 健康台湾倡议创商机

根据研调机构Frost & Sullivan统计,2023年全球数位医疗市场规模达2,363亿美元,较2022年成长14.7%,预估2024年可达到2,715亿美元。

工研院产业科技国际策略发展所组长吴信茂指出,智慧医疗是数位医疗(Digital Health)的应用情境。透过数位化医材串接医疗资讯系统,结合医疗物联网等技术,可提升医院的照护与资讯管理效率,还能将医疗服务延伸至日常生活场域,是近年全球医疗科技发展的重要趋势。

尽管新冠疫后,全球紧缩数位医疗投资,但整体数位医疗市场仍持续高成长。Frost & Sullivan预估2023至2028年数位医疗市场之年均复合成长率为15.1%,市场规模至2028年将达到4,790亿美元,其中又以数位诊断市场规模与成长性最大。

吴信茂表示,政府提出「健康台湾」倡议,其中癌症筛检与预防、智慧医疗结合健康照护、改善医疗人员工作环境、三高病患加入照护网等,均可结合数位医疗科技来优化提升,也带给产业创新的机会。以三高病患的生理监测为例,连续式长天数的穿戴式装置,需要微型化感测晶片,搭配传输或运算晶片进行AI数据分析;再如远距医疗服务,透过装置感测,将资讯传输至云端平台或物联网,再到医师端,辅以AI诊断或分析建议,都是台湾厂商可着墨之处。

台厂可聚焦高龄手术、远距与个人医疗领域

全球正式进入疫后阶段,医疗器材产业回归常态,市场稳健成长。工研院统计,2023年全球医疗器材(含体外诊断医材)市场规模达5,148亿美元,预估2023至2026年之年复合成长率达6.1%。就医材种类而言,疫后许多手术与治疗恢复进行,带动植入物与骨科产品需求,而医疗产业对数位化与远距监控技术的采纳,市场对先进医材的需求也增加。

工研院产科国际所经理林怡欣指出,观察全球前十大医材厂的产品布局,可以发现高龄化社会正深刻影响医材市场发展方向,特别是在数位医疗领域,慢性病管理产品成为关注焦点。例如,心血管微创设备与远距连续监测系统等创新医材的研发,持续推动产业结构转型;老年疾病相关医材销售动能转强,包括Johnson & Johnson和Stryker等国际医材大厂,在骨科、神经外科及微创手术领域的产品线表现尤为亮眼。

林怡欣表示,近年台湾在心血管、骨科领域的CDMO能力逐渐完备,新创公司也积极投入开发,如植入式神经电刺激和微创手术器械等高技术产品。建议台湾以强大的ICT背景为基础,聚焦于高阶医材、远距医疗、精准医疗,以及去中心化个人医疗等领域,运用AI开发创新且具国际竞争力的医疗产品,进一步拓展全球市场。

远距结合在宅医疗成为疫后新常态

COVID-19疫情与超高龄社会的来临,改变了健康照护模式。工研院产科国际所产业分析师陈宛郁针对「在宅医疗」趋势,探讨全球健康照护的市场商机。她指出,远距医疗一开始是疫情期间的应急之策,现在不仅未因疫情缓解消失,反而演变为在宅医疗趋势。

陈宛郁进一步说明,在宅照护可分为在宅医疗、在宅急症照护与在宅安宁3种模式。随着居家医疗设备的快速发展,患者即便在家中也能接受与院内相仿的医疗服务(Hospital at Home;HaH),尤其对需要密集照护或急症监控的患者影响深远,并逐渐拓展至在宅安宁领域。

对病患而言,在宅照护可延续日常生活,照护者的角色则从医院职员扩大至家属、居家医疗团队、长照团队及社区资源,不仅有助于降低医疗成本,还显著提升患者及家属的生活品质。陈宛郁认为,随着国内医疗电子病历和通讯诊疗办法等法规实施,已为居家医疗数位化做好准备,以台湾高水平的医疗体系与技术基础,未来有机会远距医疗与在宅医疗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中高龄照护 聚焦营养、运动、健康管理与课程

AI带动百工百业,健康照护也不例外。全球现正面临少子化与高龄化的双重挑战,劳动力结构变迁,也对医疗资源造成巨大压力。于此同时,AI、物联网(AIoT)与大数据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加上设备整合,为高龄照护需求带来一线曙光。

工研院产科国际所产业分析师吕明芳表示,尽管近年全球在高龄科技与慢性病管理产业的整体投资趋缓,特定领域如高龄者退休财产规画、穿戴型心脏监测装置的投资却显著增长,显示高龄照护正朝向全方位且个人化的服务模式迈进。

从国际创新应用案例来看,AI在健康照护领域的应用不断拓展,并在智慧医疗与高龄照护领域实现多项技术突破。例如,结合AI运算的穿戴式装置可提供位置追踪、跌倒侦测及健康状况预测等功能,犹如随身的AI高龄照护平台;或是透过健康数据驱动,发展远距复健训练与健康管理,实现更精准且个人化的医疗模式。

国内部分,根据台北、新北、台中、高雄四大都会,50岁以上国民生活需求调查结果显示,需求程度高且市场规模大的项目依序为「营养管理服务」、「运动管理服务」、「健康管理服务 」及「课程学习」。吕明芳建议,国内业者不妨从这些面向挖掘中高龄者商机,强化产业链整合与跨国合作,巩固国内健康照护市场基础,进一步拓展海外高龄照护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