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王小笼包,爱了爱了!

下午2点,上百笼小笼包售罄。

热的满身湿透的老板娘王姐,刚得空从店里抽身而出,招呼伙计们迅速刨上一口午饭。

她站在门口,望着远处老宁芜铁路的方向,短暂放空。

铁路王小笼包开了一年多便火了,王姐的手艺怕不是有什么魔力?

铁路王小笼包的名气,是从地铁呼啸而过的雨花西路上传开的。

而我知道这家店,则是得到了南京土著朋友的疯狂安利:铁路王小笼包,曾经小上海酒楼的老味道!

说起位于杨公井的小上海酒楼,老南京们应该不陌生。

作为古早小笼包天花板,许多老白下人的童年应该都是吃着他家小笼包长大的。

每到放暑假的日子,中午必须下楼搞一笼小上海小笼包,吃饱喝足再ki对面的古籍书店和少儿书店晃晃悠悠,一蹲就是整个午后。

可惜不知为何后来小上海酒楼不做了,熟悉的味道,便再没机会吃到。

如今,听闻消失了近二十多年的味道重现,走,怀念一波。

南京的气温是懂善变的,前一秒炙烤,后一秒下开水。

但捕捉美食的心不会屈服于任何困难。比如,你即将顶着高温从中华门地铁站3号口出来,走进王姐的铁路王小笼包店里。

是的,认准雨花台供销合作社的门头,下面极小一间,就是了。

见客人到,王姐放下午饭,和徒弟投入到新一轮的忙碌中。

抽空聊起做小笼包的经历 ,她颇为自豪。

王姐年轻的时候就在小上海工作,后来那里的面点师傅退休后自己又开了店,她就继续跟过去学手艺,没想到这一钻研竟过去了这么久。

直到去年,王姐自己也开了店,一双巧手,二十多年修炼,完美复刻经典味道。

她没想过自己的手艺会让这么多人喜欢,只知道店里的顾客骤增,小笼包蒸了一笼又一笼,名气自然传去了更多地方。

铁路王小笼包,4个一笼,一笼10块,个头大只。

你也可以买速冻做好的成品,带回家自己蒸,价格更实惠。

不光是小笼包,蒸饺、水饺、馄饨,王姐样样拿手。

她每天四点起,跑菜场买新鲜猪肉、蒸糯米、熬香菇......这些繁琐的准备流程,都是需要亲力亲为的。

门口是敞开式的操作台,擀面皮、包肉馅、上笼蒸,小笼包的制作全过程完全流水线,透明化。

现点现包现蒸,来这儿主打吃的安心。

铁路王小笼包皮薄汁多,吃它被烫到,只有零次和无数次。

仅加盐、生抽、糖、葱姜水,搭配新鲜猪肉馅,配比精确,激发原始的鲜美。

王姐钻研了南北口味的偏差,所以口感上既不会过甜也不会过咸,完完全全的经典南京味道。

店里座位有限,能不能坐进去吃全靠缘分。

“老板娘,阿能在外面吃,里头么得位置赖。”王姐抬抬头,示意一眼头顶的骄阳:“热嗷!”

客人们倒一点不在意,门口桌子摆好,一屁股坐下,满心期待。只待烫嘴的汤汁和着蝉鸣声一并交织,酣畅淋漓!

打卡铁路王小笼包的意外之喜,便是这笼烧麦。

烧麦重油,面皮包裹着糯米,肉粒、松子、笋丁藏于其中,口感充满惊喜。

个头上倒是不算大,褶子也捏的随意,但胜在口感扎实,油香扑鼻。

咬开,酱香四溢的糯米会在唇齿间化开,口口软糯难忘,更适合南京宝宝的体质。

同样,王姐的拿手蒸饺,也是店里一绝!

许多客人不惧烈日为此奔赴,一来必要买上几大包带走。

荠菜馅清爽,菌菇馅鲜甜。

咬下去,汤汁烫着舌头,味蕾在惊喜中猛然醒来,回味无穷。

胃口被全面激发的你,可以再来碗儿小馄饨。

这儿的馄饨,没有走皮薄肉少流派,而是颗颗饱满扎实,透着一股生活的实感。

混着汤头一口一个,味道鲜美,令人动容。

一笼小笼包,包罗万象,人情和回忆被揉在一起。在雨花西路的日子里,王姐会继续传承城市的老味道。

而热成狗的天气也要去酣畅吃小笼包,这是南京人特有的幸福风貌。

摄影 / 达文西

商务 / 王旭丽 (微信号:H13337716453)

原创文章,欢迎转发,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