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識教育 需更多善意建議與合作

古希哲普罗泰格拉斯 (Protagoras)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例如见仁见智,包括每件事有正反两面而可褒可贬,反映于现实的是「难怪律师可受雇于攻防任一方」。比正反二元更复杂的是多元,反映于现实的是「吵成一团」,就如通识教育是什么?

孔子以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教育。十九世纪的欧美学者嫌学术分科太切割与专门,提倡通识以融会贯通知识,例如英哲斯诺(Snow)担心「两种文化」,因认为人文与科学渐行渐远而隔鸿沟。

通识教育的英文是general education,但general指为所有人而设,而非普通一般之意,强调跨学科共通知识。大学区分各系别,通识教育可提供专业外的广阔视野,希望学生成为有教养者,也培育品格、明辨思考、价值认知、沟通互动等共通能力。就如近代教育理想在于先做人才做专业者。

我国高二后即分流而进大学各系,因此通识教育更显重要。或许因陈义甚高或执行不易,遭逢「营养学分要甜又凉」的危机。例如实务上,常由旧有的「共同科」转型为「通识教育」,其实后者更应强调融会贯通知识,包括从共同的物理、化学与生物,融通以理解当代科技,例如电磁波的健康效应。又如融通国文、英文与历史,而培养更加同理与沟通能力。

当前通识强调「多元观点、明辨思考、沟通表达」但知易行难。例如多元的前提是自由,然而法国大革命时政治家罗兰夫人(Madame Roland)遭刑前喊「自由,自由,多少罪恶假汝之名以行!」自由的另一面是责任,例如当前学生评鉴老师的作法扭曲了教育。另外,多元的副作用是「一盘散沙」,难有共识;甚且导致当前过度提升加害者人权,而弱化受害者权益。

第二项的明辨思考,怎么实践?笔者认为核心精神在「比较证据权重、比较福祉与风险」。例如,声明健康效应的是世界卫生组织或匿名者?则前者的证据权重远大于后者。至于无线通信救人无数,而至今无人因其而伤亡,福祉明显远大于风险。

第三项的沟通表达,在当前地球村竞合微妙之时,更需运筹帷幄能力。美国小学即有展示与讨论(show and tell)的训练,我国留学生赴美即显弱点。反对通讯基地台者常口若悬河而天花乱坠,但科学家则木讷,不易转化科学成庶民语言,结果「黄钟毁弃,瓦釜雷鸣」,弄得基地台遭拆。

通识教育很重要却知易行难,更多善意的建议与合作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