仝小林:中医药与老龄健康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中医内科学家仝小林

中医药与老龄健康

——在第二届中国人口与发展论坛上的致辞

仝小林

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达到2.64亿,占比18.7%。老年人口数量庞大、老龄化进程加快、城乡差距明显是我国人口老龄化最为突出的三个问题。随之而来,老年人健康状况也不容乐观。我国超过1.8亿老年人患有慢性疾病,患一种及以上慢性病的比例高达75%,老龄健康整体暴露出患病比例高、发病时间早、带病生存时间长等问题,健康老龄化、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目前,心脑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恶性肿瘤、骨质疏松、焦虑抑郁等是老年人群的常见病多发病,其病因复杂,起病缓慢、隐匿且常常多病共存,治疗难度大,预后较差,给我国医疗卫生系统造成巨大挑战。老龄化危机是全球面临的人口问题,整个医学体系都缺乏系统理论研究与实践临床经验。中医药是我国重要的医药卫生资源,在当前社会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中医更须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为人口健康老龄化贡献中医优势与力量。

一、中医对衰老的认识

中医典籍中有大量关于衰老表现及发生机制的论述。如《素问·上古天真论》:“丈夫……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八八,天癸竭,精少,肾藏衰,形体皆极,则齿发去。”系统而全面地论述了人体生长壮老已的自然过程,并且认为衰老的发生与人体肾气虚衰密切相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也有论述:“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年五十,体重,耳目不聪明矣。年六十,阴痿,气大衰,九窍不利,下虚上实,涕泣俱出矣。”认为年到四十是衰老的起始,阴气不足是衰老的重要原因。

人体衰老有一系列的特征性表现——“呆迟弱损”。我在新病机十九条中总结为“诸呆迟弱,四道虚损,皆属于老”。“呆”指人体认知功能、记忆力、语言方面的衰退;“迟”指运动功能的衰退,表现为动作迟缓、不灵活或反应迟钝;“弱”指自觉严重疲劳感、易摔倒、平衡能力下降、生活自理能力下降;“四道虚损”指人体四道之阴阳、气血的亏虚,“四道”分别指水道、谷道、气道与血道。其中气道外与大气相通,内与细胞交换,弥散周身,吐故纳新,关于肺脏与皮肤腠理;谷道起于口,终于肛,摄入饮食,吸纳精华,供奉营养,排泄糟粕;血道如同江河纵横交错,灌溉周身,荣百骸,养筋骨;水道的主要作用是调节水量,排除废物。衰老的病因,可归结为精亏(物质匮乏)、气虚(能量不足)、神耗(信息失控)三大因素。

衰老的发生机制,主要与脾肾不足、气血亏虚、脉络瘀阻相关。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藏一身之精(物质),肾阳(能量)蒸腾肾阴(阴液),可化生肾气,支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脾胃为“后天之本“,有运化水谷精微(物质),化生气血(能量)的功能;脉络分为大血管和微血管,是气血运行的通道。随着年龄的增长,脏腑功能衰退,气血不足,推动无力,络脉瘀阻,进一步发展则会导致痴呆、心脑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等老年病的发生。

二、健康老龄化的中医策略

中医学具有整体观、个性化及治未病的三大传统思想。整体观认为,人的五脏六腑是一个整体,可以通过调整人体内部的稳态平衡来解决局部乃至全身的问题;同时,中医治疗具有个体化的特点,医生针对患者的体质特点、疾病类型、刻下症状开出专属方药,常一人一方,乃至千人千方;治未病也是中医的特色理论,主张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从患者的症状、体征入手,通过调节内在环境,恢复体内稳态,起到预防疾病的作用。这三大思想至今仍然在指导着临床,是中医的特色与优势所在,也使得中医学对于预防和治疗复杂老年疾病具有独特优势,中医药可贯穿老年人群“养-健-医-康”全链条。

1.老年病的中医治疗。中医擅长调态治疗疾病,举个例子,如果我们有一块切开的西瓜,如何防止它腐烂呢?内科的常规治疗是抗感染,外科是手术切除,而中医则是将它冷冻起来,这就是中医的调态思想。它通过调整人体内环境以及人体与外环境的关系来恢复健康状态。而“老态”是指老年身体机能衰退所表现出的以“精亏、气虚、神耗”为核心的苍老状态。老年病治疗的关键在于调节“老态”。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中医面临老年人常见的多系统复杂病因疾病,而我们的治疗目标也不再仅仅是传统的改善症状,同时也要求改善理化指标以及多系统失调。在这种情况下,传统中医调态(辨证论治)就显示出局限性。因此我们提出靶药概念,以增强中医用药的精准性。针对病靶,应用对疾病具有特定疗效的靶药;针对症靶,应用对临床症状具有特定缓解效果的靶药;针对标靶,应用对理化指标具有特殊效应的靶药。

对于老年病中医治疗,强精聚气凝神、态靶辨治同调、求衡求稳缓图是三大总则。调态治疗,以填精益髓、扶阳益气和调神凝心为要。填精益髓方面,地黄、枸杞子可补肾填精;牛脊髓、鹿茸、龟板可补肾益髓;补骨脂是补肾强骨之要药。扶阳益气方面,淫羊藿、仙茅(二仙汤)可直补命门之火,如同太阳;附子可补阳气,如同阳光,消散阴霾;人参可大补元气。调神方面,茯神、远志、酸枣仁可养心安神;淫羊藿、仙茅可扶阳安神;龙骨、牡蛎、磁石可重镇安神。除调态以外,老年病的治疗还应重视“四道”的通畅。桂枝、陈皮等可通气道;肉苁蓉、锁阳、火麻仁等可通谷道;泽泻、茯苓、益母草等可通水道;红花、三七、水蛭等可通血道。

举一具体案例:患者,男,95岁,2013年12月20日初诊。主诉:反复昏倒半月,再发一天。现病史:患者半月前无明显诱因突发昏倒,伴四肢冰冷、神志不清,无口吐白沫、无四肢抽搐、无恶寒发热等。入院急查头颅CT示:交通性脑积水;腔隙性脑梗死;脑萎缩。心电图、脑电图正常。入院经积极抢救治疗后渐渐苏醒。此次再发晕倒,症状同前。既往有肾功能不全、贫血(血红蛋白:63g/L)病史。因患者在外地,家属打电话求诊。西医诊断:晕厥待查;交通性脑积水;腔隙性脑梗死;脑萎缩。中医诊断:厥证,元阳虚脱、水瘀互阻证。治疗:急当益气温阳固脱,兼利水行瘀。处方:仝氏仙附阳光汤加减。方药:制附子30g,生晒参30g,肉桂15g,淫羊藿15g,仙茅30g,枸杞子15g,熟地黄30g,丹参15g,生大黄6g,水蛭粉3g(分冲),泽泻15g,茯苓15g,金樱子15g,芡实15g,3剂。每日1剂,煎好分4次服完。3日后家属电话复诊,诉患者服完3剂,效果显著,现已神清元复,要求巩固。予上方减生晒参15g,仙茅15g,去芡实,加山茱萸15g,16剂。一年后电话随访,患者家属诉服此方后近1年来患者病情稳定,生活基本可以自理,未再突发晕倒。此方药专力宏,方中附子,如同阳光,驱散阴霾;人参,如同能量,大补元气;淫羊藿,如同太阳,壮命门之火。故患者服后效如桴鼓,神清元复。2诊时生晒参、仙茅减量,去芡实,加山茱萸以加强固脱作用,又可长期服用。患者服后元气渐充,阳气来复,生活逐渐可以自理。

2.老年人的中医养生与保健。中医有着非常完善的养生体系。《黄帝内经》开篇就曾提出“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的养生理念。唐代医药学家孙思邈也是一位养生大家,在他的著作《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中包含大量养生的理论与实践内容,如养生“十大要”等。中医学养生包括饮食、起居、七情等多方面。饮食有节护脾胃,主张节制饮食,“先饥而食,先渴而饮”;起居有常合天道,应遵循“起居有常,不妄作劳”的原则;七情和顺养身心,主张节制情志“十二少”原则,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语,少笑,少愁,少乐,少喜,少怒,少好,少恶。

日常保健方面,应注重补肾气、调脾胃、通脉络三个方面,肾气充则能量足,脾胃健则代谢衡,络脉通则气血活。

3.老年疾病的中医康复。中医理论指导下的疾病康复也是老龄健康不可或缺的内容。目前我国由各种慢性病导致的失能老人有18.3%,心脏病、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老年痴呆等慢性疾病为失能的主要原因。整合功法锻炼、适宜技术、七情调养、饮食调护、中药内服等康复技术,构建中医老年病康复体系,可有效减轻社会医疗负担。

4.中医非药物疗法。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中医传统功法,以及艾灸、拔罐、穴位贴敷、针灸推拿等特色适宜技术经济有效、副作用小、简便易行,是老年人养生、保健、康复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多项中医非药物疗法参与老龄健康的研究发表于世界顶级期刊,如太极拳降低老年人跌倒风险、改善帕金森患者步态稳定,以及电针改善中老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等,也标志着中医特色疗法越来越被国际认可。

三、老年病相关研究基础

我与团队在中医药与老年病方面进行过系列相关研究。基础研究方面,发现抗衰老重要药物人参可延长模式动物生命周期,改善生活质量,提高运动能力,并且能提高模式动物抵抗热胁迫和氧化胁迫等防御功效,通过比较不同有效成分发现,人参皂苷是发挥抗氧化作用的主要活性物质。以益肾填精药物枸杞为主要药物的枸杞稳糖颗粒是治疗中老年糖耐量异常的有效方剂,实验证明其可改善模型动物的空腹血糖增加及糖耐量异常。杞仙解郁颗粒是治疗中老年抑郁的有效方剂,基础研究已证明其对于模式动物具有良好的快速、持续抗抑郁效果。另外,团队充分借鉴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发挥积极作用的“武昌模式”宝贵经验,探索建立“家庭-社区-医院-政府”相互配合、协同合作的中医老年糖尿病及代谢性高血压的防控新策略。

四、中医药在老龄健康领域的未来展望

我认为,中医在老龄健康方面的未来发展方向,主要在于三个方面。一是重构中医现代诊疗体系,适应老龄社会多病因、多系统复杂疾病需求;二是健全养老机制,建立中医药全程参与的“养生-保健-医疗-康复”结合模式;三是加强中医药产品“产学研”转化,助力中医药老龄健康产业发展。

首先,在老龄化社会复杂多系统疾病背景下,显现出传统中医诊疗体系的三个不足之处。一是刻强轴弱,二是态强靶弱,三是个强群弱。刻强轴弱是指中医调态注重刻下证候,缺乏对疾病发展的全过程认识。态强靶弱则是指中医长于调态而弱于打靶,对临床指标的靶向性不够。而个强群弱则是指中医突出个体化诊疗,而对疾病的共性规律把握不足,导致疗效难以复制,不易被同行及国际认可。因此,应当重构现代中医诊疗体系,提高临床疗效。基于前期研究基础,我们提出建立中医态靶辨治体系。通过构建以核心病机-分类分期分症为框架的中医诊疗体系,将中医证候与现代西医疾病接轨,可弥补传统中医刻强轴弱,个强群弱之不足;通过重构本草体系,运用现代药理的研究成果,解决微观辨证的指标,可有效提高中药改善西医指标的疗效,可弥补传统中医态强靶弱之不足。

第二,充分发挥中医药在老年人治未病、重大疾病治疗和康复中的优势作用,发挥中医养生及特色疗法经济有效、副作用小、简便易学的重要优势,以家庭为基本单元,社区为中心,医院行使医疗决策,建立中医药全程参与的“养生-保健-医疗-康复”结合模式。

第三,应加强“产学研”转化,基于临床实践中所发现的确有疗效中药或药食同源健康食品,经过系统实验明确其作用机理,形成面向老年人的系列产品,从而助力中医药老龄健康产业的发展。

最后,衷心希望经过我们共同的努力,2000多年前的医学著作《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所提出的“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的人类健康老龄化愿景,在二十一世纪得以实现!

文章来源|《健康中国观察》2021年第十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