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揭密》10兆财政扩张政策解燃眉之急 川普上台是最大风险

大陆财政部推出的10兆人民币财政扩张计划,比较明显的作用是纾解地方财政的燃眉之急,能否拉动内需还难以预料。(图/Shutterstock)

中国最近推出10兆人民币的天量化债计划,希望拯救地方政府财政困境,并拉动需求带动经济增长。这项财政预算数量虽然比2008年应对金融海啸的规模更大,但是实际运作上有不少限制,国际与国内环境也大不相同,成效不见得能复制。比较明显的作用是先纾解地方财政的燃眉之急,能否拉动内需还难以预料。倒是川普回归白宫再祭出高关税,对高度依赖制造业出口的中国经济才是最大风险。

对于中共这项财政扩张政策有很多不同的解读,因为结构颇为复杂,因此各界的看法都有些不同。首先,光是数据上就有几种不同的算法,因此难免会各说各话。有的说法是12兆(人民币,下同),也有10兆与6兆算法,各种说法与推测满天飞,造成不少的模糊地带,让人一头雾水。

中共中央并没有要完全承担地方的债务,而是帮地方把利息较高的债务逐步清偿掉,全部置换为利息较低、期限较长的中央政府债。(图/美联社)

简单地说,这次财政扩张包含3大项目:一是6兆新增地方债额度,二是4兆地方专项债额度(分5年),以及2兆中央棚改专项债(5年)。严格一些只算第1项给地方政府的,就是6兆,加上第2项有限制使用的专项债就是10兆,如果再把原来就有的推动棚改(旧屋拆迁后补贴购房资金)都算进来,就可以是12兆。

这3项资金的使用方式不同,效果亦各异,其中6兆是唯一的是新批准的财政资金,形式还是用来缓解地方政府债务的压力。中共中央并没有要完全承担这些债务,而是帮地方把在金融市场或企业欠的利息较高的债务逐步清偿掉,其中还包括地方政府欠下的隐性债,全部置换为利息较低的中央政府债。所以实质上是中央兜底,地方政府用更长的时间与较低的利率来偿还欠中央的债。

大陆各地竞相上马大型基建项目,资金使用效率过低的后果已逐渐显现。图为世界首条高温超导高速磁浮工程化样车及试验线。(图/新华社)

如此一来至少可以免除地方政府破产,或是被地方政付拖累的金融机构与银行倒闭,地方政府也会有钱可以持续运作。简而言之,就是「外债变内债、短债变长债」。

而第2项的4兆地方专项债是中央本来就有的,但额度与用途不确定,中央要求地方动用这些专项债必须用于可以增加收入的项目,这让使用专项债时有较多的限制,地方政府也担心新的项目无法增加收入,承办时也畏首畏尾。而现在能赚到钱的项目更少了,地方使用额度肯定还会下滑。有专家认为地方政府可以用这些资金还债,这个解读还有争议。

至于棚改的2兆资金,是要让民众购房的确定用途资金,地方政府无从置喙,但民众购买商品房后,这些资金能缓解一部份地产业者的财务状况,同时新购房屋时需要添购设备与装修,可以活络内需。这虽然有侧面的效应,但它是早就编好的,实际上不属于这次财政扩张政策,财政部把它们放在一起,只是让蛋糕看起来更大一些而已。

贵州一座山上有多达5条不同路线的高铁穿山而过,不仅在陡峭山壁中凿出5条隧道,还架起5座高铁的大桥。(图/快科技)

因此,实际上投入的财政扩张应算10兆,它是把地方政府欠企业的钱还给企业,让效率高的企业去花钱,而不是效率低的地方政府去花钱,这一点在概念上与2008年的4兆经济刺激完全不同,当时地方政府大搞基建,造出很多无效基建。不过现在这种方式也有风险,因为企业拿到钱后,可能会因经济大环境恶化而紧缩投资与开支,把钱存起来,如此就达不到原先期望的效果。

投入10兆资金让地方政府与企业免于破产,债务偿还期限拉长,短期效果应该是很明显的,但长期来说还是要努力提升个人与企业的消费信心。(图/Shutterstock)

总之,投入10兆资金除了让地方政府与企业免于破产,债务偿还期限拉长、担保责任明确,利率也更低(每年利息可省下数千亿元),短期效果应该是很明显的,但长期来说还是要努力提升个人与企业的消费信心,这就要看中央政府给地方政府、企业与个人什么样的激励机制。

目前短期内有一个很大的不确定风险因素,即美国新任总统川普的关税政策,据称对中国商品的税率将高达60%,这对以制造业出口为推动经济主要力量的中国而言,将是一道重大障碍。川普的保护主义不会只针对中国,而是全球都会到影响,如何降低出口商品生产并转扩增中国大陆市场的内需,例如医疗、文化、教育与改善一般民众生活的商品,才是避免川普关税冲击并促进中国经济长远发展的最佳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