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灾害紧急食物搜集清单:碳水化合物篇
对于大多数家庭,哪怕是农村家庭,即便有空间进行大量食物储备也不建议进行食物囤积,因为几乎无法做到长期的妥善贮藏(如低温、低湿、低氧)。目前出现的疯抢米面油以及蔬菜的状况完全是不科学的错误举动,单凭日常生活让冰箱满载即可满足绝大部分不确定事件(如疫情居家隔离等)。
但真若发生大规模突发灾难(瘟疫/自然灾害/战争),我们是需要明白如何选择性地去搜集食物以及确定优先选择对象。首要选择:人类主要能量来源——碳水化合物。 人类从碳水化合物中获取的能量占据全部能量供应的约50%,它对我们身体机能的基本运转起到维持作用。一般来说每日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在3-5g/kg体重,那么正常成年人每日需要摄取200g以上。因此对于碳水化合物的储备应占据食物储备的主要部分,更应该优先搜集。 各类常见食物的碳水化合物含量由表中可以看到,稻米中的含量并不是最高的。粉丝、糖的含量是更高的,同时杂粮中到含量也不低。
精米精面和粉丝等远没有籽粒完整的粗粮易于保存,而“糖类”更是理论上无保质期。因此在紧急时刻粗粮是第一选择,不仅可以充分补充碳水化合物,粗粮中的蛋白质和膳食纤维更是可以使营养得到相对的平衡。且别人都在第一时间抢大米白面的时候,粗粮的货架的人肯定少于传统主粮专区(试想一个顿顿大米饭配馒头吃,一个每餐换样喝八宝粥,哪个更好?)。
同时,各类休闲零食、巧克力、休闲糖果、蜂蜜甚至白糖这些在日常是为“垃圾食品”的东西,在紧急时刻也都是十分“营养的”碳水化合物来源!且非常易保存。同时,以碳酸饮料为主的含糖饮料以及酒精饮料更是可以在补充碳水化合物的同时补充大量水分,可谓是“末日必备”。且真若发生食物匮乏,这些加工食品,特别是酒精制品,很可能会成为当下的“硬通货”。
总之,我们要知道真正需要的物资是什么,而不是只想着一头扎进“粮油”货柜抢大米。而注重食品的保存问题同时考虑到种类的搭配才能做的“科学储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