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将养老、银发经济相关领域纳入《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老青交融”成为消费模式新特点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缴翼飞 上海报道11月6日,第七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共享银发经济:老龄化社会的新机遇”主题论坛举行。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司长刘明在会上指出,中国已经步入中度老龄化阶段,未来将成为世界规模最大的老龄产业国家,银发经济将会吸引大量资本进入。接下来将加快培育潜力产业,发展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支持人工智能、生物技术、可穿戴设备等科技向养老领域延伸,持续优化产品和服务供给。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也在会上了解到,目前有关部门正在推动将更多养老、银发经济相关领域纳入《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

国家发展改革委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2.97亿人,占总人口的21.1%,预计2050年,将达到近5亿人。

刘明指出,2023年,中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约2.2亿人,占比达到15.4%,这意味着中国已经步入中度老龄化阶段,老龄化速度在全球处于较高水平。

今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更加注重运用好市场机制应对老年人需求变化,在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同时,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刘明表示,面向未来,中国将发展银发经济作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方向,致力于解决老年人的急难愁盼问题,更好满足居家养老、就医用药、康养照护等民生需要,让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同时,围绕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需求,加快培育潜力产业,发展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持续优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增强产业发展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

“老年人与青年人的需求边界正在变得模糊,消费观念、消费结构等方面愈发重合。”刘明认为,“老青交融”成为消费模式的新特点。老年人更加倾向“年轻态体验”,网络购物、直播带货、银发网红在老年人群体中的渗透率快速提升。另一方面,年轻人也在关注和参与银发经济,老年食堂、老年旅行团中也经常闪现年轻身影,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成为银发经济的体验者和消费者。抗衰老产业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养老金融吸引越来越多的耐心资本长远布局,服务机器人等前沿科技迎来突破式发展,为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注入新的发展动力。

“中国拥有全球第一的老年人口,潜在的银发经济市场巨大。中国将成为世界规模最大的老龄产业国家,银发经济将会吸引大量资本进入,具有强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刘明说。

面对银发经济新机遇,刘明建议,立足老年人需求和全生命周期准备,持续扩大开放,促进优势互补,加强人员、技术、标准等方面的软联通,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充分调动各类经营主体的积极性,支持企业开展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和重大项目合作,以好产品、好服务,增进各国老年人福祉。

此外,刘明还指出,接下来将支持人工智能、生物技术、可穿戴设备等科技向养老领域延伸,全面提升产业能级,进一步深化联合研发、技术应用、人才培养等国际合作,释放更多创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