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市警报拉响:“市值退”首股现身,小市值公司求助投行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崔文静 北京报道截至6月12日收盘,建车B总市值仅为1.8亿港元(约1.6亿元人民币),这是其总市值连续第18个交易日不足3亿元。
按照规定,主板上市公司股价连续20个交易日不足3亿元将被强制市值退市。既有交易规则下,建车B已经无力回天,即将成为市值退市第一股。
值得注意的是,在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市值退市、面值退市难度很大。根据业内人士分析,每当上市公司濒临市值退市或面值退市边缘时,收购、重整、控制权变更、引入战投等“保壳”操作一拥而上,濒临退市公司的股价总能被再度拉升,“害群之马”退不下,“僵尸空壳”打不掉。
如今,伴随新“国九条”严打“保壳”炒作、操纵市场,上述乱象已经明显减少,市值退市与面值退市得以成型。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田轩预计,随着明年退市新规的实施,上市公司退市数量将进一步上升,尤其是业绩差、流动性差的小盘股退市公司数量将进一步走高。
与此同时,新“国九条”实施两个月以来,股市虹吸效应逐渐显现。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尹中立指出,股价接近面值的股票加速下跌至面值以下,直至退市,受此影响被冠以ST的股票普遍出现下跌走势。在业内人士看来,虹吸效应之下可能带来的小市值、低面值企业恐慌,同样值得关注。
建车B成市值退市第一股
“按照规定,主板上市公司市值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3亿元将被强制退市。主板公司市值怎么可能持续不足3亿元?”有投行人士曾如此感慨。
如今,市值退市第一股已经锁定。
Wind数据显示,6月12日,建车B再度大跌10.12%,报收1.51港元/股,总市值1.8亿港元(约1.6亿元人民币),这是其连续第18个交易日总市值不足3亿元。
按照主板市值退市规定,上市公司连续20个交易日每日收盘总市值不足3亿元将被强制退市。按照现行交易规则,建车B在此后2个交易日内无法回升至3亿元以上,建车B市值退市已成定局。
值得注意的是,4月12日发布的退市新规将主板市值退市底线由3亿元提升至5亿元,这也意味着,未来将有更多上市公司面临强制市值退市。
截至6月12日收盘,除建车B外,汇丽B与宁通信B等B股公司市值也不足3亿元。在A股主板上市公司中,市值低于3亿元的有*ST深天、*ST美讯2家;不足5亿元的还有*ST美吉、*ST易连、*ST中迪、*ST富润、ST恒久、*ST恒立、*ST薄信。
一个值得特别关注的现象是,伴随新“国九条”严打“炒壳”、严惩市场操纵、从严打击财务造假等系列严监管措施的推进,绩差股投资风险加大,股市虹吸效应日渐显现。
尹中立认为,虹吸效应表现在ST类个股上比较明显。当股价跌到2元下方时,市场就会产生跌破面值退市的预期,当股价跌到1.5元左右时,市场分析人士会将其列入可能面值退市的风险提示行列,股价跌速会加快。当股价跌到1元面值附近就会产生虹吸效应,跌破面值幅度越大,虹吸作用力也越大。
“虹吸效应很容易演变为‘羊群效应’,使市场出现极端走势。”尹中立表示,绩差股的下跌属于估值的回归,有利于市场的加速出清,有利于股价结构的优化,有利于资本市场功能的优化。但需引起注意的是,虹吸效应导致的一部分公司股价加速下跌现象也可能导致风险,如融资账户的爆仓风险,股权质押的风险等。
边缘企业急求自救良方
6月12日,新“国九条”实施恰满两个月。在此期间,系列效果相继显现。市值退市、面值退市企业的增加,被视为新“国九条”重要成果之一。
“市值退市有利于清除市值小、流动性差、业绩不佳的上市公司,优化市场结构,并为市场敲醒警钟,倒逼上市公司提升经营能力、治理水平,提高上市公司整体质量。”田轩表示。
而在新“国九条”实施以前,我国股市市值退市、面值退市长期难以奏效,上市公司每每触及强退标准,一番操作后股价拉升回至强退标准线以上,“退不下来”一度成为我国资本市场的长期困扰。
如今,这一现象已经有所改善。根据田轩分析,过去,退市标准温和,退市执行力度不够,企业在实操中通过收购、重整、引入战投、控制权变更等进行“保壳”操作,导致事实上真正退市的企业依旧不多。当前,退市新规要求加强对“僵尸空壳”企业的退市执行力度,严厉打击借着“保壳”恶意炒作、操纵市场的行为,规避退市空间进一步压缩,相关乱象明显减少。
在另一位资深投行人士看来,“借壳上市”遭遇严打,“壳价值”锐减,是市值退市、面值退市得以成型的关键。如今,徘徊在市值退市、面值退市边缘的企业较过去格外紧张,纷纷寻找投行寻求“救急”策略。
然而,伴随“壳价值”的大幅缩水,并购重组等过去常用的“救急”方式已经失效。根据上述投行人士分析,对于濒临退市的上市公司来说,当前相对有效并且容易实践的方式主要有二:炒作概念,拉升股价;增持回购,彰显信心。前者可能起到明显效果,但属于铤而走险,一旦被查实退市风险不降反增;后者为监管倡导方向,不存在安全风险,但股价提振作用有时收效甚微。
与此同时,根据田轩观察,除加大增持回购力度外,新“国九条”实施以来,徘徊在退市边缘的企业还采取多项自救措施,包括主动加大分红力度,加大科技投入,进行公司治理架构改革,完善内控机制,改善大股东资金侵占、信息披露不规范、财务信息不真实等情况。
严格退市之下,市场亦出现反对之声。对此,田轩认为不必过于担忧,从政策本意来看,退市新规是为了清除市场中的“僵尸空壳”和“害群之马”,短期波动属正常现象,且政策进行了过渡期安排,不会造成过大市场动荡,长期更利于市场平稳发展。
在田轩看来,为正确引导市场预期,避免市场风险,退市新规执行过程中要统筹推进,设置更加精准、匹配的退市标准,进一步严格规范各类退市标准,明确退市流程的时间节点,压缩功能重叠的退市环节,强化退市执行力度。完善吸收合并等多元退出政策规定,使得企业选择主动退市。完善退市配套措施和相应的转板机制,畅通企业退市的后续融资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