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駝背、面具臉」以為是老化?其實是巴金森氏症徵兆!
巴金森氏症的初期症状,可透过观察一些行动来提早发现,以提早接受治疗。 图/爱长照
「王伯伯近半年来,驼背愈来愈严重,手臂会不自觉地摆动和颤抖。同住的家人都以为伯伯只是『老了』,只是老化的自然现象罢了,直到被人提醒要不要看神经内科呢?家人才惊觉:『原来有这么严重!』」
图/freepik
巴金森氏病是一种常在老年人出现的退化性神经疾病,也是老年人三大神经疾患之一。
它并非随着年龄增长而好发,其好发年龄为58~60岁,年纪60至70岁以后发病者相对少很多;但也有年轻时期(40岁以下)就发病的例子。
虽然巴金森氏病并不会致命,但因为它是进行性的退化疾病,病症多半会不断加重、恶化,致使长者可能因为病症恶化造成残障,需要他人长期照顾。
每位患有巴金森氏病的长者,其初期的症状不尽相同,但仍有几种主要的典型临床症状,例如:四肢颤抖、肌肉僵硬,以及运动缓慢、逐渐无法动作等等。
▼从影片来看巴金森病主要症状:
◎ 巴金森氏症的初期症状
我们可透过观察一些行动来提早发现,以提早接受治疗。初期症状包括了:
-单侧的肢体出现抖动、僵硬、迟缓等症状;
-脸部表情僵硬,出现「面具脸」;
-在书写时,由左至右的字愈来愈小;
-走路容易跌倒、碰撞等等。
如果你观察到自己或家人已经有了以上症状,千万记得要向专业人士咨询、确认。
◎ 症状依严重度可分为五期
巴金森氏症五阶段。 图/爱长照
随着病情日趋严重,病人日常生活能力逐渐减退,需要他人扶持,直到完全需由旁人照顾的病废状态;最后可能因为呼吸道、泌尿道、褥疮等感染而死亡。
巴金森氏症是部分的脑细胞退化,造成基底核神经元退化,影响了身体的运动功能,导致肢体出现障碍,但脑部其他认知功能并没受到影响;相反的,失智症患者则是认知功能退化,大部分仍然保有行动能力。
但随着医疗与照护的进步,巴金森氏症患者的寿命因此延长,而有愈来愈多患者在发病多年后,智力逐渐退化,并且出现了失智的症状。
另外,中风、常压性水脑症、脑瘤、中毒、血糖异常或洗肾等,也可能会出现巴金森氏症状,属于非典型的巴金森氏症,应找出病症的原因、对症下药。
慢跑、游泳、太极拳 延缓巴金森氏症恶化
慢跑、游泳、太极拳等运动,都可延缓巴金森氏症恶化。 图/爱长照
目前巴金森氏症虽然无法完全治愈,但只要听从医生嘱咐服药,并且持续运动,将有助于稳定病情和延缓恶化的速度。
即使患病,依旧可以借由保持积极的心态与愉快的心情,让自己与家人的生活品质有所提升。平时可以多鼓励患者从事肢体伸展与关节活动,也可以多做运用两侧肢体的运动,例如慢跑、游泳、气功、太极拳、骑脚踏车等等。
家人可以多陪伴和鼓励患者运动,只要适当适量的运动,运动可是百利而无一害喔!
以下是台湾巴金森氏症专门医师(资料及图片来源:台大医院巴金森症医疗中心),有患病的疑虑和患病的医疗,请多向专业医师咨询:
★点此看医师
台湾巴金森氏症专门医师全台医院洽询地点。 图/爱长照
本文转载自《爱长照》,原文为:是病了还是老了?认识「面具脸」巴金森氏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