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口秀,把流动的生活搬上舞台
作者:陈童
据统计,2020年,全国新增脱口秀俱乐部的数量接近50家。狂人即兴剧团主理人、独立脱口秀演员纪云从2013年开始讲脱口秀,见证了近十年脱口秀的发展,他告诉记者,现在北京每天有4到6场脱口秀的“开放麦”演出,这个数字在2014、2015年是无法想象的。
2017年以来,《吐槽大会》《脱口秀大会》等线上脱口秀综艺的热播,带动了线下脱口秀的发展。越来越多年轻人开始了解和喜欢脱口秀,他们下班后来到小剧场,坐在观众席间,听台上的演员像朋友一样分享生活中的故事,在笑声的音浪中放松自己。
作为一种新鲜的舞台艺术形式,脱口秀为文化消费的主体和客体都提供了新的选择,有人走上舞台,拿起话筒,有人在台下,贡献笑声,更加贴近时代和个人的素材找到了它的表达途径,为舞台艺术的多元共荣注入一股新的力量。
脱口秀演员纪云与观众互动演出。资料图片
1.各行各业的人走向舞台让艺术与生活相映生辉
许多演员进入脱口秀行业,都来源于一个朴素的念头“我也可以讲脱口秀”,张蕾就是其中一员。他最初因为爱好喜剧,接触了脱口秀,听了几次“开放麦”演出之后,觉得自己也能尝试一下,开始成为一名业余的脱口秀演员,白天是互联网从业者,下班以后再奔赴剧场,参加演出。“对于脱口秀演员而言,表达欲是最基本的,愿意把自己对生活的想法和观察分享给观众。”张蕾说。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杨早说到:“脱口秀人人都可以参与,以向全民开放的形式把门槛降到了最低。很多人在看的过程中就会被点燃心中的火花:‘我有生活,平时也很喜欢逗别人笑,为什么我不去说?’所以当这种形式普及之后,它能迅速吸收来自各行各业的能人和其他相对成熟的表达形式,成为一种综合的表达方式。”
这也是脱口秀演员来自各行各业的原因,他们中间有学生、有媒体从业者、有短视频博主、有程序员、也有全职脱口秀演员,纪云认为“脱口秀能给观众留下多么印象深刻的内容其实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观众看到演员表达和自己相通的情感,讲的就是自己的生活,自己跃跃欲试,这种启蒙观众表达自我、用不同的角度去看待生活的号召力才是这一形式最重要的生命力。”
过年期间,杨梅回到家乡,她发现春节家庭聚会就像母亲的“开放麦”,母亲把家庭琐事和下一辈的成长故事讲得有声有色。成为脱口秀演员之后再看这些日常经验,才发现在大家庭的生活经验里,活跃气氛,逗大家笑这件事并不陌生。
在脱口秀的演出现场,最亮的灯光打在演员身上,一支麦克风几乎是全部的舞台装置,观众席灯火寥落,让人感到放松和安全。观众和舞台离得很近,一抬头就能看见演员像朋友一样分享自己的真实经历。
很多爱好者喜欢脱口秀像普通朋友聊天一样放松和亲密的氛围,安阳就是其中之一,她说脱口秀贴近生活的内容能让人产生共鸣。特别是讲到工作、地铁这样大家都有相似经历的段子,听了之后感觉很畅快。
“您是做什么工作的”“是一个人来的吗”“年纪多大了”……开场前,主持人常常会跟观众互动,根据观众的回答做出即时反应,这个过程被称为热场。喜剧俱乐部“遇见喜剧”主要做脱口秀,它的创始人就是杨梅,她说,“观众最开始抱着审视或不放松的态度坐在台下,主持人的互动能让他们从紧绷的状态放松下来,融入演出的氛围,等场子热起来之后,演员再上来讲段子。”
主持人的互动是调动观众情绪的一种手段,但更多的时候,演员要用内容与观众“共情”。张蕾用“陌生人社交”来类比脱口秀演员调动观众情绪的过程,要逗笑素昧平生的观众并不容易,“共鸣”是关键。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白惠元注意到综艺《脱口秀大会》中的“推己及人”的表演模式——演员先分享自己的人生经历、生活感悟、情感状态,再推及观众的普遍感受,如果演员的个人经历足够具有代表性,就能与社会产生共振,产生破圈效应。
演员对观众的把握力度来自现场经验的积累,演员通常在“开放麦”中不断与观众互动,感受他们的笑声,才能找到最能打动观众的点。杨梅介绍,越是大众的话题,观众越容易有共鸣,但演员要不断创作,不可能一直停在浅层话题,如果能通过不同的表达方式让观众和自己进入同一种情感状态,任何话题都能找到与观众共情的角度,那就到了万物皆可脱口秀的状态。
脱口秀要营造一种平等的氛围,张蕾在演出过程中发现那些远离观众生活经验或者带有明显优越感的段子通常演出效果不佳,“喜剧是一门示弱的艺术。很多素材提炼自生活中的日常情绪,工作中的压力、失误等等,观众感到放松,才能释放压力,而演员用幽默的形式把这些故事讲出来,也是消解负面情绪的过程。”张蕾说。
3.深刻反映现实生活才能呈现丰富多彩的时代声音
职场困境、中年危机、性别议题、家庭生活……《脱口秀大会》破圈的段子与最受关注的社会话题保持着高度一致性。“一个时代跟其所选择的艺术形式之间永远是互相对应的——它一定会寻找最符合自己需求的表达形式。”杨早认为,“脱口秀对年轻人的吸引力特别大,就在于它讲出了他们真正的痛点。”
中国的快速发展产生了新现象、思想和情感,需要新的舞台形式对现实生活作出反映,在新时代、新现象、新问题面前,一些传统艺术有些跟不上旺盛的表达需求。“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特别是媒体和互联网越来越发达,观众自然有更高的精神需求。”纪云说。
“在舞台艺术中,脱口秀能以相对更便捷、更高效、成本更低的方式,表达年轻人生活的喜怒哀乐,这是其优势。”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孙佳山说,“脱口秀由小众走向主流的过程,也乘了电视媒体向网络媒体转型的东风,网络综艺实现了脱口秀的快速普及,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特有的中国经验,也是脱口秀与当代生活相辅相成的地方。”
后现代文化分散的特征也在脱口秀的表达形式中得到体现。“脱口秀很多时候并不是按逻辑步步深入,而是通过罗列现象、延展情绪感染观众,呈现出散点透视的特点,这样的形式与年轻人的生活节奏相适应,更能打动他们。”白惠元说。
编剧史航认为“脱口秀最吸引观众的地方就在于它努力打破套路,或者用套路攻击套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这与当代青年人追求创新和个性化表达的精神诉求相契合。“脱口秀观众领悟力强,同时也容易喜新厌旧。”史航说。因此,脱口秀演员必须保持学习,保持对现实的敏锐观察,才能保持舞台的思想力度,持续输出新的内容。
作为一种新鲜的艺术形式,脱口秀天然受到追逐浪潮的年轻人关注,但这不意味着脱口秀只属于青年一代。杨梅认为因为脱口秀主要分享自己真实经历过的生活,再加上演员和观众都以年轻人为主,在这样一种内向循环之下,形成了脱口秀代表年轻人的感觉。但等第一代演员年纪渐长,或者随着这种艺术形式的大众化,不同年龄层的表达者都能拿起麦克风讲述自己的故事,就会给脱口秀带来新的视角和受众,那个时候,脱口秀的舞台也会更加百花齐放。
《光明日报》( 2021年02月21日 1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