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手术 直播带货 AI“上岗”
产业科技融合发展成果展展出的手术机器人。 南都记者 胡可 摄
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召开之际,同期还举办了产业科技融合发展成果展。成果展涵盖了新药和医疗器械、海洋科技、科学仪器、AI和芯片、材料、新型储能、现代农业、装备设备等领域的代表性成果,一系列“高智量”科技产品格外引人关注,其中,人工智能黑科技更是精彩纷呈,有人形智能服务机器人灵活舞动,也有会“爬桥索”的桥梁机器人“医生”,还有数字人、大模型、AI芯片等。
南都大数据研究院推出“广东科技生长力”系列报道,第二篇带你探营产业科技融合发展成果展,看广东AI黑科技都有哪些“硬核力”,如何力撑高质量发展。
放大手术视野 巡检桥梁缆索
机器人陆续在各行各业上岗
随着人工智能等技术发展,“具身智能”演进加速,迎来更大规模应用,机器人陆续在各行各业正式上岗了。
深圳市精锋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展区,实现国产替代的单孔腔镜手术机器人SP1000成为关注的焦点。这款去年11月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的机器人,以其高度集成、灵活扩展的特性,展现了与“美国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相媲美的技术实力。可应用于妇科、泌尿外科、胸外科、头颈外科手术等领域,产品投产后有望将手术费用从3.5万元降低至2万元以内,为患者带来福音。另外,上述公司还展出了一款多孔腔镜手术机器人MP1000,这款机器人能够放大手术视野10倍,让医生更清晰地观察到手术区域的细节,其图像处理方面的技术优势和器械设计特点,为手术操作带来更高精确度和稳定性。
另一边有双臂拉花咖啡机器人为参观者制作咖啡,还有两款人形智能服务机器人,引得更多参会者驻足,成为展区明星。来自广州达闼机器人有限公司的3个人形智能服务机器人“小姜”正在跟参观者进行互动,它们可实现精准运动、视觉抓取、安全感知周边环境等功能,已广泛应用在节目表演、辅助康养等领域。另一款人形机器人是来自深圳市优必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智能云平台商用服务机器人“克鲁泽(Cruzr)”,可与访客进行互动,从问候到握手、拥抱,甚至跳舞。
靠计算机视觉算法能力占据AI领域“四小龙”一席之位的云从科技,在“具身智能”的热潮中也值得关注。该公司的人机协同操作系统CWOS,是一套从信息化到数字化再到智能化渐次递进的数字化架构,致力于让机器像人一样思考和工作。
此外,还有一款桥梁检修机器人颇受欢迎。“我们今年带来展会的是桥梁斜拉索检修机器人,它是为了代替人工从事桥梁高空巡检及基础维护作业所设计研发的。”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创新发展部部长崔宁介绍,“这款机器人能够代替人工作业,一天可以巡检20根以上的缆索,平均检测时间仅需25分钟左右,相比传统的人工巡检,大幅提升了作业效率。”
据了解,“具身智能”是当前深圳的重点产业发展方向,在崔宁看来,大湾区赋予了研究院发展良好的区位优势。“一方面能吸引来自全球的顶级人才,研究院60%以上的博士是海归,将国外一些技术理念带回来与深圳本地产业深度融合;另一方面,研究院本身定位是应用基础研究机构,要做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的桥梁,深圳拥有最完整的产业链,非常完备的供应链,企业也能提供多样化场景,有利于快速实现科技创新项目落地。”
直播带货 智能客服
大模型服务千行百业用户
去年以来,大模型成科技圈的热门话题。走进展区,AI大模型相关展品也不在少数。一款能跟人进行流畅对话的数字人吸引了南都记者的注意,这是腾讯云智能数智人生产平台打造而成的数智人,而这背后也有大模型技术的加持。
“数智人整合语音交互、自然语言理解、图像识别等AI能力,通过导入专属知识,数智人还能拥有‘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大模型大脑,为千行百业的用户提供更准确、个性化和有温度的交互服务。”腾讯云相关负责人介绍称,目前,腾讯云数智人已被广泛应用于口播视频生产、直播带货、智能客服等场景,服务于金融、传媒、文旅、出行、政务等多个行业。这只是腾讯大模型业务自研成果的一瞥。去年下半年,腾讯混元大模型正式亮相,“已有超过300个腾讯内部业务场景和产品接入,并依托腾讯云TI平台打造行业大模型精选商店,提供一站式大模型服务。”腾讯云相关负责人表示,具备自主创新能力的全链路人工智能技术,不仅是产业发展所需,也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题中应有之义。2024年,腾讯将从实际场景切入,推动大模型应用落地。
作为广东智慧交通领域代表企业,佳都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佳都科技”)展示了数字人“小佳”及其背后的知行交通行业大模型全家桶。据记者现场体验,在“广州交警”公众号,进入“客服”功能就可以进行咨询,当问“小佳”从大学城北到机场南要怎么走时,会清楚告知地铁乘车方式、换乘情况和耗时,当询问交通费用时,也会根据交通方案给出价格。“叫‘全家桶’是因为我们的解决方案体系包括自然语言、视觉、多模态、时空决策等大模型产品系列。”佳都科技中央研究院副院长秦伟博士表示,“去年6月第一次全球发布后,我们不断在内部进行版本的迭代,并与我们的信息化产品做深度的场景结合。”据介绍,除了与乘客交互,基于多模态大模型Trans-MM还能对站内的拥堵、异常情况进行实时判断,为相应的站内管控和车辆调度提供辅助决策和应急处置。谈及2024年发展规划,佳都科技董事长刘伟表示,会持续投入,聚焦行业大模型,特别是智能交通行业大模型,以自主研发创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在智能交通产业的突破。
成本是国际产品的1/3 性能是4.12倍
自研AI芯片应用于智能制造等领域
大模型产业落地离不开算力支撑,当前智能算力已成为行业稀缺资源,因而展区中的人工智能芯片也引人关注。
在深圳展区,云天励飞最新研发的一款人工智能边缘推理芯片,有望让大模型的技术赋能到千行百业。据介绍,该推理芯片是国内首创的国产14nm Chiplet大模型推理芯片,采用自主可控的国产工艺,内含国产RISC-V核,采用自主可控的国产工艺,支持大模型推理部署,补齐了国产工艺的大模型芯片环节的缺位。
鲲云科技自主研发的CAISA芯片也抓人眼球。据鲲云科技副总裁栾丽红介绍,这是全球首款可重构数据流架构AI芯片,让数据计算与流动重叠,减少计算单元的空闲时间,最高可实现95.4%的芯片利用率。“这加速了人工智能在各行业场景的落地,相比较国际巨头旗舰产品,在芯片成本为1/3的情况下,最高可提供4.12倍的实测性能,大大降低了人工智能落地部署成本。”栾丽红表示,2024年鲲云将继续加强算力产品和解决方案的研发迭代,助力深圳打造人工智能产业高地。
统筹:张纯 张雨亭
采写:南都记者 熊润淼 张雨亭